谢龙龙
2月6日,细雨蒙蒙,群山环绕的宜黄县圳口乡圳口村炊烟袅袅,清冽澄澈的宜水穿村而过,白墙青瓦的房屋倒映在水面上,居民在河边的文化走廊和塑胶步道上休闲散步,鸟儿在树枝上跳跃嬉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宜水是宜黄县四大水系之一,流经4个乡镇的51个行政村。2022年4月,宜水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名单。2023年11月,宜水顺利通过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复核评估。得益于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实施,沿岸生态环境和用水条件获得极大改善。“我们以宜水为脉,聚力打造大棚设施蔬菜和杂交水稻制种等产业示范基地,同时打造沿河生态廊道和水域景观,2023年以来吸引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宜黄县水利局副局长陈美玉介绍。
宜黄县幸福河湖建设是抚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抚州市大力实施生态兴市战略,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目前,该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近5000亿元,年均增长6.5%。初步确定了GEP精算成果在生态规划、市场交易(绿色金融信贷)、生态项目评估、生态补偿、湿地占补平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古村落活化利用等九个方面的场景应用,并在全国率先打造“两山”转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创新推出30余种生态金融专属产品,建立健全风险缓释机制。全市生态资产权益类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生态资产权属累计交易额突破190亿元。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这是抚州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如何进一步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该市目前已有4项创新机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第一批推广清单。同时,提出将进一步统筹推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开展林业碳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试点,进一步推广“绿宝”碳普惠制,稳步推进“湿地运营中心”“森林运营中心”等自然资源平台化运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核算评估、市场交易、制度保障三大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生态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