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医为什么?治病救人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桂平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 幸

  “大娘,我给您送点饺子过来。”3月8日一早,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独臂乡村医生陈桂平如往常一样看望86岁独居老人曾八英。每天准备好饭菜,每周测两次血压,不时添置生活用品……从2008年至今,陈桂平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着曾八英。

  随后,陈桂平回到村卫生所,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春季气温起伏大,他一边问诊一边耐心叮嘱村民注意增减衣物。

  今年47岁的陈桂平,幼年时被大火夺去右臂,少年时遭遇亲人因病离世,从此立志学医。

  初中毕业后,陈桂平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卫校学习,第一堂课上,老师问他,学医是为了什么?陈桂平坚定地回答:“为了治病救人。”

  1996年底,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批准,陈桂平开办了新圩村卫生所。当时,卫生所里价值2248元的药品都是在亲戚担保下赊来的。

  卫生所开办第三天,胡家村村民胡发彬半夜敲门,因没钱看病,孩子高烧几天不退。陈桂平二话不说,立即上门出诊。“孩子烧得不省人事,身上只盖着一床又破又旧的棉被。”谈及当初的场景,陈桂平依然印象深刻。诊疗后,他减免了近一半的医药费,并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每年5月和10月,陈桂平自费请市医院、区医院专家在村委会为村民义诊。义诊时,陈桂平总是提前准备好所需药品,免费发放给村民。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无法出行的老人,陈桂平则上门背着他们去体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已是陈桂平从医的第28个年头。其间,他累计为困难家庭减免诊疗费3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

  中午时分,刚闲下来的陈桂平又来到87岁的匡才娥家。匡才娥这两天腿疾犯了,走路不太利索,陈桂平为她针灸缓解疼痛。

  春节前夕气温骤降,陈桂平上门看望匡才娥,发现她突发脑梗,手脚不受控制乱动,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并联系其儿女送至医院救治。由于陈桂平处置及时,匡才娥没有留下后遗症,她总是说,这些年儿女在外忙于工作,桂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她。

  除了治病救人,陈桂平还热心公益事业。

  2001年春季开学后,陈桂平发现洋佳山村读四年级的肖新华在卫生所附近徘徊。一问才知,肖新华因拖欠两个学期学费不敢去上学。陈桂平二话不说,掏出准备用来采购药品的800元,拿给肖新华姐弟两人当作学费和生活费。

  新圩村胡念键夫妻俩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没有固定经济来源,还要抚养一对双胞胎女儿。陈桂平主动资助两个孩子上学,鼓励胡念键做些小本生意,还将其妻子介绍到朋友的电子厂工作,每月有2000元至4000元的收入。2月24日,陈桂平给他们两个就读高三的孩子送学费,让她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圆大学梦。

  自2001年起,陈桂平在妻子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助学行动。每逢寒暑假,陈桂平都会去看望贫困学子,为他们送上助学金,已累计出资20余万元,帮助26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陈桂平广泛发动当地乡贤,牵头组织成立新圩教育促进会,筹资40万元,资助了300余名贫困学子。

  28年来,陈桂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责任与坚守。除了外出学习进修,他没有出过一次远门,心里时刻放心不下父老乡亲们。

  下午病人不多,他又在琢磨怎样能更直接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吉惠保’是吉安最新推出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我自费为23名困难村民投保,让他们在基本医保之外再多一份保障。”说着,陈桂平照着自己列出的名单一一购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李 强
~~~共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871363件,诉求办结率达98.93%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桂平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抚州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市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资讯
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全省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超亿元
学医为什么?治病救人
江西省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