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朝夕美好”

——弋阳县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试点建设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小武 余 燕

  仲春,草长莺飞。

  弋阳县湾里乡李桥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零工驿站里,68岁的黄有良和村里其他几位老人坐在流水线旁,加工一款简易首饰收纳盒。

  “计件,做多少拿多少。从3月9日到21日,我领了800元工钱。”黄有良笑着说。

  驿站往右,是一间儿童乐园,奶奶陪2岁的孙子搭积木,一名志愿者在一旁指导。

  一年多以前,李桥小学被撤并,占地2030平方米的校园一直闲置。

  李桥村有266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37人、儿童520人,“一老一小”占全村总人口的35.94%。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

  聚焦帮扶农村老年人、儿童关爱服务工作,2023年,省民政厅决定把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在全省14个县(市、区)试点建设102个“一老一小幸福院”,弋阳县是试点县之一。

  为此,弋阳县进行了前期摸底调查,根据“一老一小”人员数量,结合乡镇交通条件、实际需求、现有场地设施和群众意愿等情况,最终选择湾里乡李桥村等11个村试点,进行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倾力守护“朝夕美好”。

  弋阳县民政局副局长鲍茂华告诉记者,县里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本着综合利用、厉行节约的原则,将原李桥小学的教室、办公室等场所改造成各类功能室,重点打造集老年助餐、老年活动、儿童关爱、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临近中午,食堂的阿姨正在切肉,蒸锅里冒出的热气弥漫整个厨房。红烧肉、土豆、包菜、猪血汤,菜品荤素搭配,香气诱人。

  “老人只需花6元钱,就可以吃上三菜一汤,挺实惠,也很方便。我和老伴都在这里吃,还有十几位老人,人多吃饭热闹。”毛水香老人笑道。

  3月23日,周六。

  中畈乡芳墩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的亲情连线室里,8岁的馨媛带着妹妹,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正与远在浙江义乌务工的爸爸吴正明进行视频连线。

  “爸爸,你在忙什么呢?我和妹妹都很想你啊。”

  “爸爸也想你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在家要听奶奶的话。”

  吴正明节后去义乌工作,一直没顾上回家。视频里看到一个多月没见的爸爸,姐妹俩很是开心。

  去年6月,顺应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芳墩敬老院停止使用,在院老人全部转移到新建的中畈中心敬老院入住。

  芳墩村是11个试点村之一,中畈乡对芳墩敬老院进行改建完善,统筹整合社会组织等资源参与幸福院建设,提供老人助餐、儿童关爱、文体娱乐、矛盾调解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成立“一老一小幸福院”理事会,选派专职管理服务人员,与老党员、老干部和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日常监管。

  20公里外,樟树墩镇直源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零工驿站里,64岁的村民吴雪琴和其他5名村民忙着编织玩具彩带。“以前在家里也会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用,现在有了零工驿站,大家聚在一起分工协作,效率提高了,还有说有笑,心情更舒畅了。”吴雪琴说,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她和老伴闲不住,就一起到零工驿站来干活挣点钱,挺开心的。

  “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倾听、陪伴和关怀等情感需求,老人和孩子更看重。”鲍茂华说,弋阳县将进一步整合各类资金和社会资源,建好管好用好“一老一小幸福院”,持续完善各项功能,让“一老一小”笑容更灿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弋阳县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试点建设
~~~抚州县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
~~~
~~~——九江职业大学多举措提升学生幸福感
~~~
~~~
~~~——“幸福食堂”见闻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公益广告
守护“朝夕美好”
为“江西蓝”润色添彩
开闸泄洪
“红色基因·英雄南昌”摄影作品展开展
聚焦“关键小事” 办好暖心实事
生态“含绿量”变发展“含金量”
小积分“兑”出文明新乡风
一口热乎饭温暖长者心
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