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省委、省政府通报了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考评结果,鹰潭高新区获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在全省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三,较2022年度排名进位7个名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2023年,鹰潭高新区实现工业企业营收1052亿元,增长17.6%,在全省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营收总量和增速均上升至第二位。江铜华东电工、中辰电缆、博升铜业等19个铜精深加工项目投产见效,新增精深加工产量15万吨;累计新签约项目46个、合同资金380亿元,其中铜基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项目28个,占比60%;鑫铂瑞科技获批工信部5G工厂试点,鹰潭高新区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数智运营园区试点示范、全省数字化转型“标杆园区”。
乘势而起,向“新”而行,鹰潭聚力成势。
聚焦主导产业 提升发展质量效能
位于鹰潭高新区的鹰潭钲旺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内,铜锌合金线材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钲旺科技大力实施技改升级和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建成一期5G智能车间,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产能也由2万吨大幅提升至4万吨。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支持鹰潭做实做强“世界铜都”品牌,打造全国铜基新材料重要基地。高新区是鹰潭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主战场”。锚定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鹰潭高新区坚决落实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把铜基新材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2023年,鹰潭高新区实现规上铜企业营收943.5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铜产量约122万吨,其中铜基新材料占比约45%。今年1至3月,规上铜企业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23.75%;利润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215%。铜产品涵盖全球80%以上品种,磷铜球、铜银合金线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鹰潭高新区入选全省第一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园区,铜合金材料产业集群获批全省星级产业集群。
政策聚焦,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鹰潭高新区出台《关于支持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建立“政企圆桌会”机制,完善产业、物流等激励举措,全年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亿元以上,推动铜企业增资扩能、满产达产。同时,落实铜产业协同发展扶持政策,采取上下游供应链金融、区内采购补助等方式,推动区内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产、购、销“内循环”。2023年,区内铜企业达成合作600余批次,上下游交易量达30万吨,较上年增长42%。
创新聚能,集群转型持续深入。该高新区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3个,与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有研集团等院企合作,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现有铜领域创新平台载体21个,其中国家级5个。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潜在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组建省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集群转型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技术服务,设立4亿元数字化转型资金池,出台“数智贷”“创新券”等金融产品,为产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撑。2023年,鹰潭高新区40%规上铜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12家企业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2级评估,其中3家企业评估为3级以上。
统筹聚力,集群企业加速聚集。鹰潭高新区持续引链主、强配套、补短板,2023年引进重大铜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240亿元以上,其中包括江铜、中辰、鑫科等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个。通过扩总量、优存量、强增量,该高新区现已呈现出“铜加工设备-铜杆-微细线-线缆线束”及“铜杆-铜箔-电子电路”等2条细分产业链,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向电子信息用铜领域延伸,铜与电子信息实现深度融合。
聚力项目建设 厚植发展强劲动能
4月17日,在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只见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经过精深加工的各种扁线、圆线产品陆续下线。2023年,鹰潭高新区瞄准微细线漆包线行业,新引进江铜华东电工、长茂升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并引进了成明电子、宏森电子等延链项目,推动实现集群式满园扩园。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鹰潭高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和“头号工程”来抓,特别是围绕做大铜基新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主导产业不动摇,精心谋划打造招商引资项目,主要领导带领招商考察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洽谈推介。2023年,累计新签约项目46个、合同资金达380亿元,其中铜基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项目28个,占比60%,上汽金控IGBT项目、宁波方正等一批上市公司投资项目落户该高新区;伟强铜业、宏远铜业等36家企业实施技改新上项目。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达55亿元。
强化链式招商。鹰潭高新区深化对主导产业产品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精准招商、攀高附强、补缺补弱,实现从“有什么招什么”向“缺什么招什么”转变。重点补强“铜线-弱电线缆”“电磁线-新能源电机”“铜板带-PCB线路板”等3条细分领域产业链,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向精深发展、向高端迈进。
推动存量招商。深挖现有企业上下游招商信息,创新和企业共同招商的理念,研究出台“以商招商”的激励政策。耀宁科技带动引进方正锂电池精密构件项目,中线新材引进鑫嘉源铜拉丝项目,成就实业带动5家微细线生产企业落户。同时,着力推动更多现有优质企业新上二期项目,江南新材新上半导体散热基板智能工厂项目、道润智能新上智能水表精密配件项目等,产生了良好效益。
狠抓项目落地。鹰潭高新区始终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挂点领导、一个微信群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每月一调度一评比机制,按照“三个月开工、八个月投产”要求,细化工作方案,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各类要素,助力企业抢抓建设工期,有力推动了耀宁科技、鼎辰铜业、江铜华东电工等一批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建成投产。
狠抓科技创新 释放持续发展动力
2023年,鹰潭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连续2年年净增10家,净增数居全省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总数第二;瞪羚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鹰潭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细化《高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支持企业全链条创新发展。
该高新区强化平台、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保障,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实施创新平台融合提升行动。组建科创服务中心、省级物联网研究院、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引进南昌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等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目前,该高新区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开展科技人才创造力升级行动,引进院士团队4个,“庐山友谊奖”实现零的突破,在北京设立鹰潭市首个“人才飞地”。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出台“科创券”、创新“积分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为36家企业共授信10.67亿元;大力推行科技招商、基金招商,设立新鼎科创基金,推动2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推动企业高端化发展。鹰潭高新区设立6000万元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好设备奖补、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81家有创新需求、技改意愿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改投入力度,更新旧设备、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力实施以“亩均产出效益”为主要标准的用地效能评估,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截至4月底,全面处置清理闲置土地厂房795.38亩,建筑面积逾14.9万平方米。
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省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为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技术服务,大力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激发转型内生动力。全年推动30家以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新打造江铜华东、三川智慧等数字化示范工厂,保持数字化转型全省先发优势。
创优营商环境 夯实发展有力支撑
对照沿海发达地区安商服务理念,持续深化全链审批服务,强化项目建设靠前指导、过程管理,做到“拿地即开工”;持续优化涉企增值服务,积极整合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第三方综合服务等事项,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近年来,鹰潭高新区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工作来抓,始终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做决策,深化全链审批服务,优化金融政策服务,健全领导联系帮扶企业、百名干部进百企等机制,常态化帮助企业稳生产、拓市场、强预期。
落实机制优服务。坚持百名干部进百企挂点帮扶和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服务企业。去年以来,先后收集企业诉求184件,办结155件,剩余29件正在加快办理。
加快审批提效能。启动工业项目全链审批改革,将企业开办从一日办结压缩成3小时办结。实施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办理模式,将规划审批时限减少为5至8个工作日。推行“拿地即开工”预审批模式,去年以来,出让土地18宗、面积1223亩,成交价款6.22亿元。
惠企政策快兑现。推进“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政策落地生效,2023年累计兑现企业739户次,兑现金额7549万元。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电子投标保函”“联易通”供应链服务产品,全年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供应链扶持等金融支持25.1亿元。
(本版文图由鹰潭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