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蓉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继红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兵 摄影报道
春夏之交,林木蓊郁,万物生机勃发。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一株株云南蓝果树、崖柏、地枫皮、翠柏等珍稀濒危植物“入住”庐山植物园迁地保育基地,截至今年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庐山植物园保育植物已达到9793种。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是我国第一座科学植物园,现有庐山本部、鄱阳湖分园、山南分园和南昌科研中心四个园区,建有杜鹃园、松柏区、庐山模式标本植物专类园、苔藓园及水生植物资源圃等20个特色专类园区。
五月上旬,庐山植物园各类杜鹃花盛放,姹紫嫣红,溢彩流光。其中,被誉为“镇园植宝”的小溪洞杜鹃一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庐山植物园副主任张乐华数次带领团队成员远赴罗霄山脉的深山密林考察,终于找到小溪洞杜鹃植株,曾被宣布灭绝的小溪洞杜鹃被成功“复活”。经过5年的努力,张乐华团队已陆续繁育5000余株幼苗。花团锦簇的背后,是几代人的汗水、坚持和传承。
在庐山植物园鄱阳湖分园,“90后”助理研究员程雪寒埋头翻阅着1958年出版的《植物分类学简编》。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她加入了庐山植物园生物学史课题组,“我目前正在整理汇编近代植物学者的考察游记,通过历史文献与先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将植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庐山植物园南昌科研中心致力于植物细胞、生理、分子生物学、植物育种、智慧农业和植物收集保育等研究。5月20日,助理研究员巫伟峰接待了一群来自新建区溪霞镇仙里小学的学生,为他们科普植物知识,“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子。”
我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众多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栖息地,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当前,庐山植物园已被正式列入国家植物园候选园名单,我省对照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和相关指标要求,正积极推进迁地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科普宣教、园林园艺展示等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