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 幸
“这些票证是我们以前生活的证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消费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5月22日,万安县潞田镇潞田村历史票证博物馆内,负责人鄢智文正在给游客介绍馆内一张张票证的用处。
今年初,鄢智文将潞田镇红豆杉养生谷景区一栋50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盘活,打造成历史票证博物馆。目前,馆内展出各类票证1500余件,包含清代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债券、地契、房契、婚书、证书、粮布票等票证,全年提供免费参观和讲解。
“回家乡开设历史票证博物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透过不同时期的票证,大家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点滴,从中看到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谈及开办历史票证博物馆的初衷,今年54岁的鄢智文说,“这些票证是我花费20余年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共有1.1万余件,后续将会陆续轮换更新展出。”
“这些票证,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以及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潞田中心小学学生肖嘉茜成了博物馆的常客。家门口建了个历史票证博物馆,附近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就能参观,了解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