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隆圣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
“余站长,快来,坝上出现渗水了!”7月9日正午,烈日炎炎,在都昌县矶山联圩下坝,已退休的余和玉戴着一顶草帽,一边挥镐排水,一边向巡查人员现场讲解渗水点处置方法。
“先在渗水点下开挖人字沟,再填砂石,直到渗透点流出清水为止,然后24小时派人值守观察。”当天,巡查人员发现坝南出现一处渗水点,退休前为都昌县北山乡水管站站长的余和玉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往现场,经他的“把脉问诊”,险情很快得到处置。
余和玉是一名有着多年防汛经验的老党员。1978年,矶山联圩下坝刚建坝时,余和玉便参与了施工。有多年基层水利和防汛抢险工作经验的他,如今成了当地的“土专家”,不仅熟悉矶山联圩下坝的构造,对坝体可能出现的隐患点也了如指掌。虽已退休,但关键时刻他仍然挺身而出。
“退水期是关键时期,坝体被高水位浸泡后土质变松软,一旦水位下降,坝坡失去了外水压力的支撑,容易失去稳定,可能发生滑坡、坍塌。”余和玉擦了擦头上的汗,对正在巡堤查险的队员说,“我们还是要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