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青少年的科学梦

——记2024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袁吉仁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旻 实习生 孙 艳

  纳米、天文、量子……将“烧脑”的物理原理进行生动解析,用科学的星火,点燃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2024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南昌大学教授袁吉仁作为科普工作者的使命。

  7月20日,记者走进南昌大学基础实验大楼,实验室中摆满各种仪器设备。“用几块磁铁、一个电池和导线做成简易电动机,就能通过磁场让通电导线圈转起来。孩子们亲手做这些简单的实验,对科学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袁吉仁说道,“对于青少年来说,科普活动就像播撒科学种子。”

  袁吉仁是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创始人。近年来,他开展教学科研之余,致力于科普教育工作,先后获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江西省“最美科普志愿者”、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科技志愿者”等荣誉。

  星火科普,缘何创立?这得从一次研学活动说起。2018年,南昌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迎来了一批研学的中小学生,他们走进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后既兴奋又好奇,活动结束后仍意犹未尽。那时,一个想法在袁吉仁的心中萌发。袁吉仁说:“这种‘请进来’的科普活动能参与的学生并不多,如果我们教师携带科普实验仪器‘走出去’,将会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于是,南昌大学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作为志愿服务队创始人,袁吉仁带领团队不断开拓探索,科普方式从单一的讲座发展到现在形式多样的演示、体验、情景剧等“融科普”方式。今年4月,科普志愿服务队在南昌县银河学校开展科普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联同腾讯会议全程直播,全校师生参与其中,反响热烈。这些年来,袁吉仁和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师生,走进省内11个设区市,为50余所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线上线下覆盖学生逾20万人次。

  事实上,在科研领域,袁吉仁是一名追“光”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如何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转换效率?袁吉仁瞄准新型的中间带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采用特定方法在传统半导体材料的导带和价带之间引入中间带。针对中间带材料光电性能不高的问题,袁吉仁提出采用两步热处理方式协同调控晶格恢复和杂质激活,以最大化减少缺陷,大幅提高杂质激活率,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硅基中间带光伏材料。截至目前,袁吉仁已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

  曾经,将大量时间花在科普教育上的袁吉仁不被身边同事理解。“有人笑我‘傻’,不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和发表论文上,他们认为做科普是不务正业。”袁吉仁说,“在科普讲堂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脸庞始终触动着我,每次科普活动结束时同学们的尖叫声和热烈掌声更是鼓舞着我。”袁吉仁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够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学普及,让“两翼齐飞”,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
   第05版:2024巴黎奥运会特别报道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智观
织密“防护网” 拧紧“安全阀”
我省结束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点亮青少年的科学梦
体验军营生活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西传习所揭牌
高校学子走进萍乡开展暑期红色研学
出片又出圈 盛夏“高新”入画来
“四强化”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