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菱追“新”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文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抚州高新区的抚州市双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菱磁性材料),5G+智慧工厂内,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赶制订单。生产线旁的一块显示屏上,记录着当前班次产量、工序完成进度、综合设备利用率等数据,帮助工人掌握、调整各道工序的进度,提升生产效率。

  双菱磁性材料于2008年落户抚州高新区,主要生产精密磁性元器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适配器等产品,用工规模高峰时达到近千人,一度面临传统生产线工人密集难管理、生产效能和良品率低等困境。为此,该公司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进行数字化转型,新建19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单条生产线减少用工70余人,生产效能提高5倍,产品交付周期从以往的25天缩短到7天。

  “2016年,我们一条生产线需要近100名工人,良品率接近90%。这些年,我们自主研发出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全流程监控,筑牢了数字化转型基石。”双菱磁性材料董事长吴世伟向记者讲述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如今,一条生产线只需3名工人就能完成20多道工序,良品率提高到了98%,这让我们更有实力和底气参与市场竞争。”

  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双菱磁性材料将目光放在了建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上。2021年,该公司启动了精密磁性元器件智能制造中心项目,联合中国电信(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第三方数字服务商,分步建成了5G定制网、物联设备数据采集等项目,通过收集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精准下达生产订单、优化产品库存管理,企业运营效率提升25%。

  “坚持创新驱动,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吴世伟告诉记者,缺乏技术人才支撑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障碍,双菱磁性材料柔性引进20余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30余名专业技能人才。同时,通过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激发创新动力,攻克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60多项。

  近年来,双菱磁性材料先后在苏州、深圳等地成立了研发中心,紧盯中高端市场需求,加大新品研发力度,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瞪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2023年,双菱磁性材料实现营收和利润分别为2.5亿元、21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和4%。

  告别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老路,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双菱磁性材料的转型之路,也是抚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向“新”而生的生动体现。2023年以来,抚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共有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85家企业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谈及如何带动更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吴世伟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以政府为主导,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咨询库等平台,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服务,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型方案,切实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4年“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综述
~~~
~~~工行江西省分行入选2023江西社会责任企业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10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英雄城盛开“体育之花”
双菱追“新”
以头雁姿态奋力书写江西高质量发展“工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