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静 本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我午饭吃了红烧鱼、青菜,还有豆腐汤……”8月14日中午,在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幸福街道社区嵌入式养老院里,91岁的田樱花将女儿送出房门。“你先回去吧,我要睡午觉了。”她笑着摆摆手说,“放心,我在这儿好得很。”
下午3时,护理人员小李为田樱花擦浴洗澡,换上干净衣服。“田奶奶,我们下楼吃水果。”说着,小李将田樱花搀扶至一楼餐厅,此时已有几名老人正在享用水果。小李用勺子慢慢喂了一口火龙果给田樱花,又轻轻擦去她嘴角溢出的汁水。“甜,好吃。”田樱花笑着说。
晚饭时分,田樱花的女儿将炖好的肉饼汤带来养老院,陪妈妈一起吃饭。“我就住在隔壁小区,因为离家近,几乎每天都来看她。”女儿刘女士告诉记者,妈妈身体机能老化严重,属于半失能状态,身边离不开人。“我自己年纪也大了,照顾起来很吃力,今年5月得知社区开了一家嵌入式养老院,就让妈妈来这里试试。”她说道。
在这3个月里,田樱花得到了专业护理人员的照护,刘女士也时常过来陪伴妈妈。田樱花也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如今越来越自在,看着妈妈的笑容,刘女士终于放下心来。
对田樱花来说,最让她开心的,莫过于每天在养老院抬头就能看到家。住进“嵌”在家门口的养老院,满眼都是熟悉的街坊和场景,她感到很安心。
在幸福街道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内,除了田樱花,还有9名老人,他们大多是家住周边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6岁的丁爷爷每日要服药十余种,护理人员耐心记录后每日定时定量给其喂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熊奶奶脾气易怒,护理人员就像哄孩子一般陪伴着她……在这里,他们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
事实上,“养老不离家”是大部分老人的美好愿望。为满足老年人的所盼所愿,去年6月,幸福街道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在景湾社区内打造嵌入式养老院,以“一碗热汤的距离,有温度的养老”为服务理念,让老人们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记者看到,该养老院提供20个护理床位,内设评估室、理疗室、康复区、户外休闲区等区域。与传统养老院不同,嵌入式养老院虽床位不多,但嵌入小区内部,与居民家庭仅“一步之遥”,更容易被老人接受。
院长伍岚表示,老人行动不便,院内全部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护理人员每隔两小时查房,防止老人发生意外;老人牙口不好,食堂每顿都烹制软烂可口的营养餐;养老院还定期请医生给老人上门体检,请周边学校的志愿者来此开展志愿服务。“运营公司还开发了线上小程序,可为养老院周边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点单服务。”伍岚说,“老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就是为了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