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地铁车厢里,一个老人因要求男子让座遭拒,竟然用手中的雨伞敲打男子,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回顾该事件,老人认为男子坐的是“爱心专座”,理应给她让座。实际上,“爱心专座”并不局限于老弱病残幼,座位上粘贴的标语是“请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表示有需要的乘客都可乘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与否本该基于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它反映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老人可以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寻求让座,但不应成为一种“道德绑架”,遭到拒绝便动手打人,更是一种不顾理法的蛮横行为,若造成对他人的人身伤害,还应担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现实生活中,“让座之争”时常有之。今年6月,北京地铁上一个老人要求一个女孩让座遭到拒绝后,竟用拐杖袭扰对方,最终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武汉地铁上,一个女子因未给老人让座而遭受指责……“让座之争”折射出不同群体间对公共资源使用权的分配问题,根源在于社会教育与公共文明建设的缺失。公序良俗需要共同维护,不能要求单方面付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是基本前提。在公共场合,谁都有疲累的时候,也都有疏忽的可能,互谅互爱才是文明选择。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加充足、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尤其要提升适老化出行服务水平,保障好大家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徐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