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乐安县流坑古村的流坑崇德尚法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该县又一处新的法治文化“打卡地”。流坑崇德尚法馆将流坑古村深厚德治底蕴融入法治建设,打造成“古色+法治”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得到群众认可。近年来,乐安县司法局不断擦亮“初心为民·有法帮你”党建品牌,挖掘地方法治文化,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在全国“八五”中期普法工作评选中,乐安县司法局作为全省先进推荐至司法部表彰。
法治文化之根深入基层
法治宣传长廊、法律图书角、学法云广播播放公益广告……如今,在乐安县中心城区街头、乡镇村委会等场所,法治文化宣传墙随处可见,法治元素融入美丽城乡建设每个角落,让群众在休闲时不知不觉接受法治文化的浸润。
在县城区建设南山法治文化公园、行政中心法治宣传长廊,在县VR科学馆、“刘莹姐姐工作室”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县每个乡镇都建立30米法治宣传长廊、法治辅导站;各行政村(社区)建立了5米以上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形成覆盖县、乡(镇)、村(居)的立体式法治文化阵地格局。同时,该县司法局打造了“互联网+法治”的线上法治宣传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乐安县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拥有粉丝11.5万,设有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有法帮你、视频咨询、智能机器人等服务功能,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法普法,24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指引、答疑等服务。牛田镇麻坑村和湖坪乡东山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刘莹姐姐工作室”江西省网信普法教育示范基地。
法治文化之花绽放异彩
“打竹板,嗒嗒响,普法惠民不一般,邻里纠纷免不了,遇事找法有保障……”这是6月在龚坊镇陀上村举办的“巾帼普法乡村行 法润万家暖人心”文艺汇演上表演《法治乐安百业旺》中的说唱词。乐安县司法局立足于让群众树立法治观念,紧密结合实际,打造以“文化+法治”“红色+法治”“古色+法治”和“云广播+法治”的普法宣传方式,不断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法治的新需求。
依托“文化+法治”,创作了《法治乐安百业旺》《催债》等法治宣传文艺作品,拍摄了《骨干“法律明白人”田冬根》《以情办实事 以法解民忧》等普法宣传片,通过送戏下乡、展播等形式,将法治送到群众家门口;依托“红色+法治”,将“红军标语博物馆”打造成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中学法;依托“古色+法治”,在流坑古村景区内打造崇德尚法馆,通过观看展示、参与多媒体互动,让游客身临其境,在游玩的同时能体验到法治力量;依托“云广播+法治”,在202个行政村推出“说法”云广播,全县800多个农村广播,在傍晚播放法治案例等,帮助老百姓提升法律知识。
法治文化之树枝繁叶茂
“我相信罗所长,就按照这个界限划分。”近日,在谷岗乡板岭村“百姓评理说事点”,法治服务队成功调解一起山林纠纷,涉事村民王菊兴在现场满意地说。
乐安县司法局立足于把好“政治、廉洁、能力”三关,着力建设一支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且群众认可和信赖的法治队伍。依托各乡镇“1+2+N”法治实践站,整合村(社区)法律顾问、特邀法官、普法志愿者、骨干“法律明白人”或人民调解员成立法治队伍,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打造了法润惠民工作站、百姓说事室、警调对接室、调解室、禾场话事会等一乡(镇)一品“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平台,开展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司法送达、法律服务、爱心帮扶等工作,深受群众欢迎,不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全县各法治队伍共参与法治宣传 2.8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120件,参与社会事务管理403次,引导法律服务858次,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黄 煜 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