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博闻 肖 敏 本报全媒体记者 梁 健
在童心港湾开设防溺水小课堂,由“童伴妈妈”讲授防溺水知识;改编青少年防溺水歌曲,以吉他弹唱方式带动中小学生传唱,增强孩子们识别险情、防范溺水的安全意识……今年夏季以来,宜春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网。
为扎实做好暑期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范教育,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共青团宜春市委依托宜春人才“青苗计划”,联合宜春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积极搭建暑期“返家乡”大学生实践育人平台,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依托童心港湾开展“12355‘益’路同行 相伴成长”志愿活动。
暑期返乡的大学生们走进童心港湾,为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他们耐心讲解防溺水知识,因地制宜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护演练和防溺水知识竞答,将防溺水安全常识、自救知识送到青少年的心坎里。
主题宣讲、亲情陪伴、“夏日村趴”、足球夏令营、“宝贝出村”……一场场精彩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宜春市依托童心港湾阵地,共组织开展青少年防溺水活动150余场、线上线下培训50余场,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今天,教大家在水中憋气和换气。”在铜鼓县高桥乡梁段村水上乐园,20余名小学员跟着教练在泳池边学习游泳技巧。这是高桥乡举办的“学游泳、防溺水、懂救生”免费游泳培训活动,方便了农村孩子就近学游泳。
“掌握游泳技能是防溺水的关键。我们邀请专业教练,为孩子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采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掌握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高桥乡梁塅村“童伴妈妈”徐红霞说。
“来,小朋友跟着我,一二,一二……”在万载县高村镇上村村游泳池旁,口哨声与噼啪的拍水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家门口的泳池中开心地练习踢腿打水,泳池里水花四溅。
“上村的溪流山塘多,村民们担心小孩去水边玩耍发生溺水事故。结合一村一泳池‘护苗工程’,团支部开展了‘水花行动’,不但解决了孩子们暑假去哪玩的问题,还能对孩子们进行免费的游泳技能培训。”上村村团支部书记张德智说。
近年来,万载县在全县181个村实施“护苗工程”,完成一村一泳池建设并投入使用。团县委连续两年邀请县红十字会对147名返乡大学生进行防溺水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助力全县童心港湾防溺水安全教育。
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共青团宜春市委在全市组建市县乡三级262支“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对辖区内溺水事故易发水域展开重点巡查,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及时发现并制止在危险水域嬉戏游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