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医生精准治疗,实现毫米级微创——

我省首台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岗”

  9月23日,江西省第一台“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上岗”,可同时满足脊柱、创伤、髋关节、膝关节四大手术模块。在其智能辅助下,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疗中心龚时囯主任团队成功为2名患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操作精确到毫米级,超越人眼极限,定位更准、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引进,使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骨科疑难病治疗成为可能,标志着该院骨科向更高难度、更复杂、更精准手术高度迈进。

  更智能更精准,手术误差毫米级

  61岁患者黄先生右髋关节疼痛,10年来走路困难,近半年症状加重,来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右侧股骨头坏死、右髋关节骨关节病,需行髋关节置换术。“传统手术仅靠医生手眼配合,假体置入的位置和角度容易产生误差,从而可能增加术后假体松动和髋关节脱位等风险。”龚时囯介绍,机器人通过术前规划精准测量出适合患者的假体位置(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帮助医生精确控制髋臼打磨深度、精准植入假体,可准确恢复患者双下肢长度,降低假体脱位风险。

  在另一台膝关节置换术中,“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大显神威。术前,机器人采集患者下肢CT数据信息进行膝关节三维模型重建,完成假体选择、截骨角度、截骨量等个性化数据设计。术中,医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实现毫米级的精确截骨和“无缝”假体放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手术时间大大缩短,距离误差和假体角度误差的“毫米级”控制,可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减少术后并发症,让病人更快康复。

  更微创更安全,手术创口小至1厘米

  “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当前“智慧骨科”领域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具,超越了人的生理能力限制与手术操作的局限,使骨科手术更为安全、智能、微创、精准。

  该院创伤骨科熊冬波副主任医师介绍,传统的骨盆手术创口通常要达到20厘米以上,而且要进行肌肉血管和神经分离,现在通过手术机器人可以精准进入骨通道,切口往往在1厘米左右解决问题。相比传统大切口手术,它不但可以精准定位,稳定性更高,还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透视次数,从而减少术中对患者和医生的辐射。另外,由于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患者出血量少,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这也降低了患者的综合治疗费用。

  据了解,此次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曾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该系统由机械臂主机(稳定手)、光学跟踪系统(透视眼)、主控台车构成,让医生在手术中能够“看得见,打得准,拿得稳”,并大幅减少手术创伤。(胡 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75年砥砺奋进
   第05版:数据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75年砥砺奋进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资讯
我省首台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岗”
江西省肿瘤医院抚州医院揭牌
“巴掌宝宝”成功闯关出院
九江儿童心脏病诊疗中心成立
“U医公益行”走进樟树
“共享药房”满足基层用药需求
获批破伤风防治示范基地
狂犬病预防知识要知晓
开展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
巧手拆“雷” 让患者重获生机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