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阳光普照,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樵舍镇上池湖边,一望无际的稻田上空,一架架无人机正在空中盘旋,播撒下一粒粒黑色的种子。“这是红花草的种子,把种子撒下去,可以给农田增肥。”农户孙显平说。
植物怎么变成肥料?樵舍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陈小图解释道:“红花草是一种天然绿肥,它还是一种豆科植物,其根部可以与土壤中的根瘤菌结合共生,形成根瘤。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红花草这类豆科植物就像肥料厂,能够给农作物制造源源不断的养分。”
“一般我们会在晚稻收割前20天左右,把红花草的种子播到土壤里,等到春耕时节,红花草生长出来后再将其翻耕回田,快速腐烂沤肥,提高土壤的肥力。绿肥还田后,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有机质。红花草也是一种家禽家畜饲料,可以作为青储饲料保存。”陈小图说。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人工化肥会导致土壤的酸化和板结,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尝试在农田上改种绿肥。今年,南昌经开区已种植绿肥3000亩,今后将在水稻产区大力推广绿肥种植,让农田肥力和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夏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