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经济发展主阵地。1至8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发展韧劲持续显现。
这里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榜单中,南昌县稳居第18位,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并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第二批创新型县(市)。
这里是千亿产业孵化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向着千亿产业蓄势发力。
从传统农业大县到经济百强县,南昌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制造业立县,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南昌县紧紧围绕“勇当省会引领战略排头兵”、打造“两标杆三示范”发展定位,紧扣“拼经济 促发展”工作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勇毅担当,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 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在位于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的江西海力万欣建筑装配式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进行预制叠合板、预制外墙、预制内墙等预制构件的钢筋捆扎和焊接,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江西海力万欣的繁荣发展,见证了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筑产业的裂变扩张。该产业园筹建于2011年,前身为南昌县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南昌县依托现有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决定将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转型发展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
“南昌县有中国建筑之乡之称,拥有建筑施工企业300余家,占全省的1/3,建筑相关从业人员达25万人。”南昌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熊志武认为,南昌县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先后引进了30余家装配式建筑企业。2022年,南昌县建筑业总产值就突破1900亿元,实现了从“建筑大县”到“建筑强县”的转变,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南昌县建筑行业的一张新名片。
打造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是南昌县根据自身定位,主动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南昌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优化空间布局、突出产业特色、聚焦发展优势”为导向,突出集中、集聚、集成、集群、集约“五集”的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一区四园一中心”的产业布局(一区:小蓝经开区;四园:向塘物流园、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南新滨江工业园;一中心:滨江商务科创中心),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质量并举、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并重、提升平台与优化环境并行,推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个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南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南昌县委领导班子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做出的慎重选择,一个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一区四园一中心”发展格局,为南昌县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产业支撑 构建特色产业发展集群
近日,在南昌县向塘镇,装载着进口生鲜的冷链铁海联运班列缓缓驶入南昌国际陆港。常态化开行的进口冷链铁海联运班列,是南昌国际陆港推动铁路口岸和冷链物流基地联动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目前,每周都有不同的冷链生鲜产品进入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此次到达的6个集装箱冷链生鲜产品,包含了榴莲、三文鱼、鱿鱼、牛排等产品,货值约400万元。货物从泰国出发,经厦门港抵达南昌国际陆港,运输时间比传统运输方式缩短了1至2天,运输成本降低了近30%。而且,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就设在基地,整个流程操作起来高效便捷。”南昌国际陆港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副总经理聂艳艳说。
南昌国际陆港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繁忙的背后,是南昌县物流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昌县持续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推动辖区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优势明显、布局合理、配套完备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全县发展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也是南昌县持续争先进位的最大支撑。近年来,南昌县坚持强攻产业、决战工业,形成了以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为主导,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产业为支撑,VR/AR、5G、数字经济等为重点培育产业的“3+3+N”产业格局。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南昌县坚持以园区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以小蓝经开区为龙头,以向塘物流园为引擎,以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南新滨江工业园为支撑,以滨江商务科创中心为主战场的“一区四园一中心”的产业布局,打造了“中国建筑之乡”“向塘国际陆港”“南昌汽车看小蓝”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品牌,推动南昌县的产业能级不断攀升。
做强科创平台 助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经纬恒润汽车智能电动平台项目顺利开工,江铃福特烈马项目投产,杭电股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超薄铜箔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今年以来,一批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产业项目在南昌县加快建设。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南昌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经过智能化改造的长螺旋桩机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实现了一键打桩功能。”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伍朋朋在谈起与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的效果时欣喜地介绍道。原来,前段时间,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对该公司重要地下空间机械设备长螺旋桩机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加装的智能传感器系统,可直观地了解桩机的各种作业参数信息,让桩机具备了远程操控和自动化打桩功能。
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是由南昌县与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联合共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自成立以来,该研究院先后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项,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1项。同时,对1000多家南昌市规上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调研诊断,为煌上煌、江西中恒、江铃汽车等6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在南昌县,像江西中恒这样创新运用科技成果的企业越来越多。一直以来,南昌县坚持将工业技改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企业“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率先在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食品等重点产业建设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加研发投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产业链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创新平台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等问题。为此,南昌县把创新平台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端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该县还高标准推进滨江商务科创中心、金湖科创谷等平台建设,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先后引进落户了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为企业科研提供共享平台,不断提升县域创新平台的能级和层次。据统计,南昌县已累计投入14亿元,建成研发楼、实验室等场所超7万平方米,发展、培育各类各级创新平台41个,其中包括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20个、市级创新平台20个,服务企业近400家。
胡雪萍 江 辉/文 李 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