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兄弟护“国宝”

  11月6日,肖天祥(右)和哥哥肖冬样穿越丛林,探寻并记录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

  11月7日,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野化网笼里,两只朱鹮正在打闹。

  11月6日,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泸溪河上,一群中华秋沙鸭踏水起飞。

  肖天祥在加固野化网笼里的田埂,一旁的朱鹮丝毫不受影响,站在枝头休憩。

  寻找中华秋沙鸭的途中,兄弟俩总是互相帮助,并肩前行。

  肖冬样(右)和肖天祥一起搭建伪装网,以便更好地拍摄记录中华秋沙鸭。

扫码看视频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 铮  摄影报道

  11月6日,晨光洒在鹰潭市龙虎山景区泸溪河上,水面和山谷生起阵阵雾霭,汇成茫茫云海,甚是壮观。

  这天,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的工作人员肖天祥难得轮休,他和哥哥肖冬样一起,沿着泸溪河爬山,去探寻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今年,是肖冬样守护中华秋沙鸭的第18年,而肖天祥守护朱鹮也快满1年。

  “今年中华秋沙鸭到泸溪河还没多久,10月30日刚有第一批4只抵达。”肖冬样说,这些小家伙就像珍贵的客人,今天他得把观察用的伪装网、雨棚架搭好,以便更好地拍摄记录中华秋沙鸭。

  记者跟着兄弟俩越溪流、穿丛林、走荆棘,阳光斜照,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山里十分安静,除了兄弟俩偶尔的聊天,只有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在耳边回荡。

  其实,兄弟俩与“国宝”们的缘分匪浅。朱鹮是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东方宝石”的美誉。2023年,国家林草局批准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朱鹮引到江西做野化放飞实验。一直佩服哥哥长年坚持守护中华秋沙鸭的肖天祥,听到消息后,离开工作地上海,回到家乡,加入了护鸟队伍。2023年底,在陕西汉中学习保护朱鹮的知识和技能后,肖天祥就带着首批8只朱鹮回到龙虎山,开启日夜守护朱鹮的生活。今年10月31日,第二批引入的12只朱鹮在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安家,成了这里的“新居民”。

  肖天祥每天都围着这20只朱鹮转。白天,他站在野化网笼外,拿着相机和观鸟镜认真地观察朱鹮的生活习性,一有情况就及时记录下来。晚上,等朱鹮都飞去枝头休息了,他才回到小屋,坐在灯下认真阅读和朱鹮有关的书籍。对他来说,只有加深对朱鹮的了解,掌握它们的生活规律,才能更好地守护。

  肖冬样就非常了解中华秋沙鸭在泸溪河的生活习惯了。2007年11月,中华秋沙鸭在龙虎山景区被发现,从此以后,泸溪河畔,时常可以看见肖冬样的身影。作为罕见珍禽,中华秋沙鸭属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 “鸟类中的大熊猫”。它们对越冬栖息地要求十分严苛,河床宽阔、水质洁净、食物充足、远离人居、树林茂密等方面条件,必须都要达标。“每年12月中下旬,是中华秋沙鸭最多、最集中的时候。”说到此,爱鸟的肖冬样露出期待的神情。

  一个守护中华秋沙鸭,一个守护朱鹮,兄弟俩共同守护“国宝”,在当地成了一段佳话。不久以后,琵琶山里、泸溪河上,我们期待能看到,中华秋沙鸭和朱鹮同框的美妙场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光影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兄弟护“国宝”
“云端”赶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