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辉 詹德辉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关国家文化安全和永续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指出:“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强调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近年来,景德镇市坚持原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时代化表达、国际化交流,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改造开发、非遗技艺传承、文旅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是坚持历史保护与小微更新的有机结合。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杜绝“拆真古迹、建假古董”,严格按照配角原则、织补性原则,尊重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周边风貌环境与老地形,留住原有风貌和文脉肌理。针对不同状况的传统风貌建筑,充分运用修缮、维修改善、保留、整修改造、拆除等不同的保护与整治方式,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好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二是坚持历史保护与消防安全的有机结合。例如,景德镇市通过模拟历史建筑消防火灾设计,破解消防技术难题,综合运用“技防、物防、人防”手段,建立智慧消防系统和群防群治机制,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消防管理,有针对性地解决片区消防验收问题,合理配置微型消防站、消防巡逻车和消防摩托车等适用于狭窄街巷的硬件设施,充分调动群众团体积极性,定期组织巡防走访、消防演练,构建起群防群控群治防线。三是坚持历史保护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结合。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覆盖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共享和线索互通机制,联合检察机关与文物管理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处理好非遗技艺传承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在活态化传承过程中,既要注重“物”的保护,更要注重“人”的传承。一是把握保护与传承的关系。注重协调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与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县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大力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认定工作,加大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管理,实施艺徒制度、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对部分省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实施重点记录。全面做好以传统手工制瓷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整体性、生产性、生活性保护传承,构建好非遗保护机制、打造好非遗传承队伍,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二是把握创新与利用的关系。大力推进非遗与技术的结合,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中,充分运用5G、VR、AR等数字技术记录非遗技艺过程,加快数字化记载、加强数字化展示、加速数字化传播。例如,景德镇市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深入推动陶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在40多年来出土的海量陶瓷标本基础上,建设了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通过对古瓷片进行成分分析和数据采集,3D打印精细化模型制作成物理和数字形态的基因标本,解析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彰显陶瓷文化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三是把握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提升工艺制作水平,积极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改善提高传承人收入水平和工作条件,吸引更多年轻人拜师学艺。支持企业和非遗传承代表人建设一批非遗项目品牌、非遗传承人品牌、非遗产品品牌和非遗企业品牌,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完成品牌重塑,积极探索“非遗经济”新模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例如,培训村民成为考古民工,让他们参与到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当中;鼓励当地村民发展农村养老、遗产村落民宿,实现文化遗产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处理好文旅融合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文旅融合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应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实现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保护共赢。一方面,推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融合互促。通过考古挖掘、建筑修缮、文化记忆整理方式,保留文化遗产格局肌理和特色风貌。以“环境提升+设施优化+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盘活利用存量建筑,打造文化交流、艺术展览、商业消费一体化公共文化空间。例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依托御窑厂遗址和周边108条老里弄、明清窑作群以及近现代陶瓷工业遗产,把人文、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入陶瓷文化,参照明代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的文物原型,打造推出卡通公仔“岁岁鸭”等相关陶瓷文创产品,重现窑炉复原、烧造的场景,实现老城区改造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成功转型。另一方面,推动资源整合与利用的融合互促。加快开发新的文化消费场景,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延伸文化产业新链条,以旅游发展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价值更多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实现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产业价值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景德镇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