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法治力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王逸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这为我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公平竞争法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8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除壁垒、护公平,进一步增强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将有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凝聚法治力量,切实破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显性及隐形门槛,强化公平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坚持立法先行。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社会适应性,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注入法治动能。一是推进科学立法,增进制度合理性,突出问题意识,及时回应市场对于立法的需求。同时综合利用各种立法形式,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立法,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技术,立良法、促善治,推动公平竞争政策不断完善。二是推进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中推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设,保证公平竞争监管机制遵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备案审查、立法后评估等制度手段为抓手,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扫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措施规定。三是推进民主立法,准确发现经营主体的需求,及时解决痛点难点。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工作,深入开展立法调研,进一步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及时征集基层群众对法律、法规草案等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地气、聚民智,确保立法能够全面反映人民意愿。

  强化执法力度。健全公正执法的体制机制,为培育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一是在不断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平竞争法律制度规则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持续性、梯次性监管与震慑性执法相结合的竞争监管模式,完善市场竞争状况监测、评估和失序风险预警机制,增强监管权威和效能。二是着力提升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中的有机结合度,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整体合力。三是通过事前的公平竞争审查和事后的反行政性垄断执法的有效衔接,切实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压实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防止执法权的滥用,打击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四是完善执法机制,统一执法标准,减少执法自由裁量空间,尊重经营主体正当权利,保障其陈述声辩、事后救济的合法权益。合理设定执法主体的权限,厘清责任范围,防止多头执法、权责不清的状况发生。五是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活动提供制度依据。重视执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作风严明、专业可靠的执法团队。

  深入推进阳光司法。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为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设立法治防线。公正司法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有效发挥法治的宣传教化作用,让公平竞争理念深入人心。一方面,提高审判质量,深化对公平竞争政策的理解与掌握,围绕司法裁判这一中心环节,规范对有违公平竞争类型案件的认定标准,统一裁判尺度,细化裁判规则,发挥指导性判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做到同案同判,平等保护每一个经营主体的正当权利。此外,还应加强判决的释法说理,结合事实与法理,深入分析每一个公平竞争类案例,阐明结论得出的根源与理由,让公平正义彰显在每一个案例中,为优化市场环境提供充足的司法保障。另一方面,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关注公平竞争类案件的审判工作。发挥典型案例的正面导向作用,面向社会以案释法,让群众通过案例学习公平竞争政策,明晰法律边界,树立正确的市场竞争观念。持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外,司法信息要做到“应公开尽公开”。要通过庭审直播公开、裁判文书公开等制度手段,拓宽公开渠道和受众范围,让公众了解司法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司法公信力。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是否昌明,法治成果能否真正有益于社会进步,核心要素之一就是有良好的法治文化作为支撑。要大力推动普法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将公平竞争的精神内核融入法治文化。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正当竞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例如,“平台经济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的电子登记平台、智能监管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实现联通共享,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拓宽“法律明白人”“法治讲坛”的覆盖面,强化普法阵地的重要作用,联动线上、线下宣传路径,提升宣传效果,让平等、竞争、公正等市场精神深入人心。此外,要加快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全面融合,开展多层次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各类教育培训,推动执法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监管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严格履行听证程序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积极运用集体讨论、法律顾问论证等办案方式,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办理流程,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回顾奋进路 展望新征程
   第05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瑞昌市
   第06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浔阳区
   第09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彭泽县
   第10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濂溪区
   第11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湖口县
   第12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永修县
   第13版:2024·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德安县
   第14版:视线
   第15版:智库
   第16版:回顾奋进路 展望新征程
   第17版:专题
   第18版:教育
   第19版:资讯
   第20版:产经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以法治力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加快VR行业应用融合步伐
冬日清晨的三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