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航 陈春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江西未来产业发展,对于培育江西经济增长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省布局的“六大未来产业”中,未来显示就是其中之一。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作为未来显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又是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我省VR产业链完备,应尽快抢抓细分潜力领域,加速VR对文旅、工业、教育等领域赋能,全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VR行业应用先行区。
打造“VR+文旅”江西IP。近年来,江西不断培育旅游新业态,利用“好山好水”做文章,加速推动文旅产业在全国“出圈”“出彩”。借助VR的新风口,把“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唱得更响。一是强化文旅内容创新,打造文旅IP。深入挖掘江西历史文化中兼具代表性及传播性的内容,孵化IP创作、转化和推广,支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滕王阁、井冈山、庐山、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全国著名景区,建设“VR+文旅”等应用场景。提升江西本地文化资源与动漫、游戏、影视等公共娱乐产业的关联性,积极导入类似《风起洛阳》《三体·引力之外》等VR与文旅融合的沉浸式项目,丰富游客的体验感。二是拓展虚拟文旅产品线,延伸数字文旅产业链。充分利用VR、AI等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畅通文旅产品数字化、文旅管理数字化、文旅营销数字化体系,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链。积极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在线文旅新业态,在AR实景导览、VR解说、景观全息呈现、数字人营销等领域,形成具有江西文旅特色的IP矩阵,全方位拓展文旅产品线的长度、关联度,为江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三是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赋能文旅应用场景落地。充分发挥国家VR创新中心作用,整合江西省内产学研用优势力量,加快布局VR领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数字融合等科技创新联合体“有组织的科研”优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瞄准大场景智能光场重建技术、实时动态人体三维重建、计算全息光场显示、虚拟现实视频融合制播等虚实融合赋能技术方向,加大对内容生产工具开发的投入力度,提升文旅产品的内容生产能力,优化文旅体验。
探索“VR+工业”应用场景。在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背景下,我省持续推进“1269”行动计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VR作为数字化领域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能够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一是坚持强化产业建链强链。强化软硬件“双轮驱动”,在持续支持现有VR硬件制造龙头企业基础上,大力引育具有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触觉、味觉等感知功能的新型交互设备研发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感知交互设备制造业。推进建模、仿真类工业软件开发,融合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垂直领域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二是强化试点先行,培育示范融合应用。在12条产业链遴选细分行业开展应用场景示范推广,重点聚焦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江西优势行业,推动VR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面向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构建虚实融合的新型解决方案,实现前瞻化设计、高效化仿真、数字化生产、精细化检测、智能化调控、科学化运维。推进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引领“VR+教育”行业创新。VR与教育的“体验”本质相关,都是通过模拟场景、感知环境,让主体得到体验、理解,从而获取知识、增长见识。VR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充分挖掘VR在教育领域的潜能,激发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力。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院校为主导,联合江西省内外VR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共建虚拟仿真产教融合基地和产业学院,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建设虚拟实训课程,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及实训方案。二是组建优质VR教育资源网络。围绕实验性和联想性教学内容,开发优质的VR教育培训数字课程,鼓励教员参与VR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制作。发挥江西省虚拟现实教育联盟优势,推动课程资源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加强与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平台、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云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