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 燕
远眺,是群山绵延起伏,与湛蓝天空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近看,是垄垄地块上生长的绿色秧苗,蕴藏着勃勃生机。
“冬季是藏红花秧苗生长的好时节,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监测,如果有叶子发黄的情况,随时打电话给我。”1月13日,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湖村村藏红花种植基地,博士徐子金正蹲在田埂上,为湖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春章进行技术指导。
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效,被誉为植物中的“软黄金”。今年38岁的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徐子金,目前是广信区科技特派员。在浙江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由于学术研究需要,他经常与浙江建德等地的藏红花种植户沟通交流,得知不少农户靠此增收致富,萌发了回乡种植藏红花、带富一方百姓的念头。
2020年,徐子金带着团队开辟了一块试验田,从浙江引种藏红花,围绕土壤、水源、种植方式等,一项一项进行试验。一边在实验室埋头研究试管试剂,一边卷起裤腿奔波在田间地头……2023年,团队开发出一种防治藏红花根腐病的植物抑菌组合物,抑菌率达85%以上,并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应用于藏红花种植中。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徐子金通过湖村乡干部牵线,与当地村民对接,让藏红花种植从试验田来到了“农民田”。该乡成立湖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藏红花、车前子、蔓荆子等中药材,并与江西医专合作成立中药材产学研博士工作站,由其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产业帮扶以及销售渠道拓展,合作社则专注于种植的具体事务。
借助博士工作站的技术优势,截至目前,湖村乡藏红花种植面积已从之前的几亩发展到300余亩,年产藏红花花丝200余公斤。加上车前子、蔓荆子等中药材种植,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户已超80户、总面积达500余亩,预计2024年总产值超800万元;增加乡村流动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160余名群众年增收8500元。一时间,“走,跟着博士去种田”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新招。
随着藏红花种植的成功,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碧霞村村民吴晓林在合作社的帮扶下,种植了5亩车前草,收获了400多公斤车前子。“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还按市场价收产品,我去年增收1万元。”谈起收获,吴晓林笑得合不拢嘴。
湖村乡还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产业帮扶资金50余万元,帮助合作社建设了能有效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的藏红花培育房,为农户种植藏红花增产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依托博士工作站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了一条新路。”湖村乡党委书记刘渊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