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两口子勤如蜜蜂

  邱 桀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颖

  1月8日22时,气温6℃,铜鼓秋收起义公园南门口,几盏街灯特别明亮。隔着一条两车道的柏油马路,帅彪、李燕玲夫妇正准备收水果摊。

  水果摊的另外一侧是定江河,河风吹在人脸上凉飕飕的。

  帅彪夫妇是铜鼓县高桥乡濠洲村人,到县城谋生多年。“2017年全县封山育林,加上小孩要上学,几年前我们就进城摆水果摊了。”帅彪说。

  帅彪这个路边水果摊占地30多个平方米,三辆车平行摆放,一辆小货车上,摆放着黄皮甘蔗、柚子;两辆电瓶三轮车上,摆放着橙子、橘子、苹果等。

  帅彪介绍,2018年进城后,先是租房在路边摆摊卖水果。夫妻俩起早摸黑,一年赚五六万元。除去房租、一家人的吃喝、小孩的教育费用,到年底存不到钱。2019年初,帅彪买了一辆小货车,开始收废品,一年下来,家里存下5万元。

  七八年来,帅彪一家人的日常是这样的:早餐后他开着三轮车去收废品,老婆照看水果摊;帅彪负责做中饭、晚饭,给老婆送饭;晚饭后跟老婆一起看摊,一般晚上10时收摊,清理垃圾;回到家洗澡、洗衣,经常要到深夜才能休息。

  帅彪每隔四五天就要开着小货车,去长沙或者南昌批发水果。“自己进货多点利润,也能保证水果新鲜。”他说,他的生意经是绝不缺斤少两,绝不卖腐烂变质的东西,结账的时候尽可能给顾客抹零,因此有一半以上的顾客是回头客。

  那么冷的天,也不弄一个火炉子,或者暖手宝?帅彪说:“烤着火,就不想动了。”

  帅彪用手指了指西边河对面,颇为自豪地说:“房子就在福宁华府,两年前住进去的,分期付款买的。”

  李燕玲介绍,家里负担比较重,有两个老人要养,两个孩子上学,如果一天赚不到三四百块钱,内心会有点不安。为了多赚钱,除非病了,或者至亲家里有婚丧喜事要去,其余时间天天出摊。去年夫妻俩又开始帮人卖二手房,“一年赚了1万元。”李燕玲说。

  说起这几年摆路边摊做小生意,李燕玲直言还不错,“在这里摆摊有不少好处,一是不收摊位费,二是不收卫生费,三是旁边有路灯,也省了电费。铜鼓治安好,到处都是监控,我的两辆电瓶车以及车上的水果用篷布一盖,晚上就放在这里,只需把小货车开回家,这样省事多了。”

  帅彪介绍,摆摊、收废品,入行七八年了,熟人多,生意挺好。另外,乡下有近百亩山林,每年的封山育林补贴近2000元,请人把毛竹砍下山卖出去也有约5000元收入。家里两亩稻田请人耕种,就不用买米了。

  令夫妻俩十分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每逢节假日会主动买菜做饭,帮父母照顾小摊。

  “我们文化不高,也没什么技术,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不管做什么都可以赚钱养家,把日子过得妥当。”李燕玲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一站多点、转型新业态,南昌客运站场积极求变——~~~
~~~
~~~
~~~
~~~
~~~
以美食为介、唱消费大戏——~~~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5版:视线
   第06版:赣江新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综合
看,老站场蹚出新路子
党报帮你办
擦亮眼睛选购光瓶酒
图片新闻
这两口子勤如蜜蜂
图片新闻
弋阳年糕促销会人财两旺
图片新闻
医疗服务送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