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 斐
作为一种灵活、迅速、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微短剧已经成为连接全球观众、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短剧出海市场洞察报告》分析,2024年我国出海短剧平台总流水达4亿美元以上,未来3到5年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此前调研,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会经济委员会主任汪勤峰敏锐地察觉到,微短剧市场正值爆发式增长时期,江西微短剧“走出去”正当时。
春江水暖鸭先知。微短剧“出海”这条赛道,正源源不断拥入竞争者。江西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跨界电商基础良好,为微短剧扬帆出海、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不可忽视的是,江西微短剧发展目前仍存在品牌打造有待提升、监督管理有待规范等问题。
如何扬优成势、扬长避短,做好微短剧“出海”这篇文章,进一步讲好江西故事,唱响江西好声音?汪勤峰提出建议:构建国际版权仲裁和维权服务体系,加强产业规划,规范监督管理,设立产业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发展指导;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推动“请进来”和“走出去”,完善适应国际传播的微短剧产业链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深挖本土特色资源,注重国际化表达,注重打造精品力作,不断提升江西微短剧国际影响力。
人才,是微短剧“出海”的关键因素。汪勤峰建议,加强微短剧人才引育,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行业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微短剧创作、展陈、比赛等相关活动,鼓励推广原创作品和优秀创意,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微短剧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