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领悟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 吴志远

  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我们党自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确立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以来经济工作的实践成果,提出“一个根本保证”“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领导是做好包括经济工作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是在长期实践中被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改革开放以后,党紧紧抓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年均增长6.1%,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道路。尤其是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推动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实践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只有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工作开展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才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五个“必须统筹”互为条件、有机关联

  五个“必须统筹”共同围绕“循环”这个经济运行最本质方面,科学回答了关于畅通我国经济循环的制度保障、动力基础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情况下,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科学方法与行动指南。

  一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由此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是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筑牢“双支柱”。国民经济循环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不断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另一方面,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其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至为关键。要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推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添不竭动力。要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带来的显著规模经济优势与创新发展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强化创新主导地位与作用,加快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四是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挖潜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投资效益。在做优增量的同时,还应盘活存量,持续加强“增量”与“存量”协同治理,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

  五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拓展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社会再生产的效率不断下降。为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协调外延式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要坚持发展质量和速度、规模和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韧性以及更可持续的国内大循环,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以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等举措,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在开放发展中赢得主动,进而不断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学术
奋力开创江西新型工业化新局面
深刻领悟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思政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