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播

  李 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建设数字中国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VR、AR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创新路径,让红色文化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本色、焕发新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更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做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挖掘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红色故事,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创作和传播,让人民故事成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传递人民声音,激发和带动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文化的网络创作与传播,形成人民共创共享的红色文化网络生态。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跳出算法工具的桎梏,运用智能算法技术系统采集和精准分析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偏好,构建直观的可视化用户画像体系,分析和预测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真实需求和期待,为内容生产提供精准参考,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定制紧贴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实现个性化推送与共同化推送结合,缓解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同质化的困境。三是将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用户反馈、展开互动讨论,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内容的接受度与满意度,并根据人民群众的反馈,不断调整优化传播策略和内容形式,使红色文化更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满足人民精神追求。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更新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表达方式。创新是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核心驱动力。要打破传统模式束缚,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数字化传播表达方式。一是转变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内容的呈现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传播模式,构建三维立体、交互式的红色文化展示平台,使人民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增强情感共鸣,提升传播效果,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使用新媒体3D技术,以光影为媒、建筑为幕,打造“光影八一”灯光秀,重现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为观众带来穿越历史的沉浸式体验。二是创新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话语表达方式。紧密结合新时代话语体系,革新红色文化话语体系,转变叙事模式,注重采用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符合现代审美的微叙事手法,使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拉近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红色文化更有温度、更有情感。三是创新红色文化数字传播国际叙事方式。要利用数字技术优势,结合跨文化视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共同价值,通过图像化、影像化、场景化、直播化等多种叙事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国际叙事方式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互动发展,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全球受众在多元叙事中感受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国际交流与传播。

  坚持以科技为抓手,促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媒介融合。科技是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突破单一媒介限制,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的全媒体融合传播。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紧跟科技前沿,加强科研攻关,更新技术设备,提升技术水平,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内容获取、内容制作和内容呈现能力,实现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二是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矩阵。新兴媒介凭借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红色文化即时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传统媒介凭借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深度解读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打造集信息传播、内容创作、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数字传播体系。要注重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利用内容创作、技术研发、渠道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借鉴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经验和商业媒体的市场运营策略,优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技术条件、传播路径和内容生态,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数字产品,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建立完善的媒体长效监管机制。充分依托大数据追踪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管与约束,规范媒体行为,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

  坚持以市场为依托,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产业效能。市场是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不仅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又要兼顾市场发展规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是依托市场力量,推动红色文化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抓住数字文化发展的时代机遇,加快培育红色文化数字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红色文化数字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二是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盈利渠道。树立数字思维,融合数字创意,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出版、数字电影、数字短片、数字娱乐体验及数字参观等多元化文化消费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可持续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增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与利用,形成集内容创作、技术研发、产品制作、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红色文化数字传播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市场监管机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算法分发机制,依法惩治侵权盗版行为,运用大数据跟踪技术防止不良信息传播,维护红色文化数字传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学术
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以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播
强化“两个健康”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