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芳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变化太大了!40年后的今天,我又来到了南昌市。”来自香港的林先生对南昌市发生的巨变发出惊叹,“整个城市都更新提速了,交通尤其便利。”
67岁的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乘飞机来到南昌市,那时的南昌城在他眼中是“破旧的、狭窄的”。如今这座城市焕然一新,让他感觉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活力。
1月29日,正月初一中午,林先生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出发,4个小时后,抵达南昌东站。此次与他一起同行的,共有300名香港市民。
这是南昌2025年开年迎来的首批跨境旅游团。4天的豫章新春之旅,300名香港游客有何体验和感受?
站在历史的现场,掩不住的激动
一开年,南昌文旅出手就是大手笔。邀请香港市民乘专列来南昌过大年,感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浓的年味。
300名香港市民正月初一带着好奇与期待来到英雄城,迎接他们的是蛟桥年锣鼓表演,以及当晚的烟花晚会。
赣江之滨,当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盛景穿越时光河流,扑面而来时;当“七彩祥云”漫天飞舞,长空作画时,绚烂的烟火映入来自香港的雷姓兄弟的眼帘,他们惊叹:“这么大规模精彩的烟花表演,回去可以和同学朋友炫耀一下了。”
他们不但感受到了南昌市冬日的诗意与浪漫,还通过烟花秀和灯光表演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古迹与风俗人情。
正在读大四的杜小姐就是冲着南昌丰厚的历史文化来的。她的本科专业是历史与文学。之前她在观看《海昏侯》纪录片时就许下心愿,有机会一定要去遗址现场看看。当全家人讨论今年春节去哪儿旅游时,她当即拍板去南昌市看海昏侯。
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良金美玉、青铜礼器、竹简木牍。“隔着屏幕看,和你站在文物的面前,完全不一样。”先祖的智慧和灵气,大汉侯国的气度与风貌,只有在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前,才会有观者此刻眼中的星光。杜小姐笑言,她当时激动得满眼都是小星星。
4天的南昌之旅,让杜小姐过足了瘾。她和家人如数家珍,这几天去的4个景点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们是安义古村、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滕王阁景区和万寿宫。
“我们这次邀请香港市民来南昌过大年,就是为了全面提升香港人对南昌的了解和兴趣,让更多香港市民感受到南昌的独特魅力和风土人情。”据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香港游客“引进来”的背后,起因是南昌文旅主动“走出去”推介。
流连忘返一座城
据了解,近几年来,南昌文旅积极拓宽“朋友圈”,探索合作路径,去年已赴马来西亚、柬埔寨、埃及、约旦、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地开展系列文化旅游交流推介活动,展示南昌山水交融、古往今来的独特魅力。
此次300名香港市民游南昌,就是源于去年10月,南昌在港举办的文旅推介会。
走出去请进来,热情周到地迎客、待客、留客,成为南昌文旅拓展市场的组合拳。就拿此次香港市民来南昌过大年来说,为了让香港游客不虚此行,南昌市文旅部门安排了4天精品旅游线路,并精心策划了“古村迎新”“海昏贺岁”“登阁祈福”“万寿闹春”等颇具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并会同该市公安、交管等多部门提供服务保障。
热情好客的南昌人为香港客人献上了一桌精彩纷呈的文化民俗盛宴。耳目一新的旅游体验,沉浸式的节日场景,香港市民在南昌市度过了一个充实且欢乐的蛇年春节。
来自香港的陈女士这次带着两个小孩一起来南昌市过节,她告诉她的亲友们,在南昌市不但能吃到当地美食,酒店厨师还会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调整菜品口味。游览时,景区安排了粤语导览。朋友们看到陈女士发来的南昌旅行照,都很羡慕,表示下次也要来南昌市走一走。
“南昌是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香港是现代化都市,而南昌一江两岸,也非常有国际范。”香港市民林先生已经两次来访南昌市,目前正在筹划第三次。“我还要来南昌市看美景,品美食,再喝两杯南昌啤酒。”
南昌文旅瞄准海外市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留住国内流量的同时,南昌文旅的目标又瞄准了海外。
众所周知,当前文旅市场竞争已白热化,海外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地文旅必争之地。
南昌文旅一直以开放的姿态直面市场,从“显山露水”到火爆“出圈”,核心秘诀就是在不断求新求变,丰富文旅供给,尤其将传统历史文脉和现代科技融入旅游产品,既为传统景区注入新的活力,又赋予了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随着开放政策赋能,南昌市已加入外国人过境免签240小时“朋友圈”,下一步,南昌市将强化海外推介力度,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持续提升“物华天宝的生态城市、人杰地灵的英雄南昌”城市品牌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采访中,南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如此介绍。据此次春节带香港团的王导游介绍,她所在的旅行社,今年2至4月的境外来南昌市的旅行团已全部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