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 颖 实习生 赵璐妍
几只竹筏沿赣水而下,停在了赣江支流泸水河边。
这是乾隆年间棚下村的渔民祖先们定居吉安县固江镇的迁徙路径,也昭示着鲤鱼灯舞因赣水而兴的文化源起。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2月9日,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里的场景撞进了吉安县固江镇赛塘古村围观的村民和记者的眼中。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鲤鱼灯舞的展演现场。
在本镇农民乐团女乐手铿锵的大鼓伴奏声里,这支鲤鱼灯舞表演队流畅精湛的技艺,一下子将人拽进了花样百出的民俗表演中:群鱼时而叽叽喳喳如鱼群出游,时而又如一条摇曳的飘带,时而寻食,时而咬尾,好不热闹。最好看的要数上水翻潭、跳龙门、积塔和团龙,灵巧,欢腾,充满变化,体现着随遇而安的渔民生活哲学。
鲤鱼灯舞是一种表演性的民间灯彩舞蹈,是赣水民间对自然生灵细致观察后的艺术创新,鱼跃龙门也是庐陵人家对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生活理想的视觉化表达。
鲤鱼灯舞由雄壮的鳌鱼作头,活泼的青虾为尾,其间五只金丝鲤、四只(或十只)红鲤。这支表演队伍由本地渔民、老木匠、汽车司机等组成,最年长的71岁,最年轻的“鳌鱼头”何武50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建民则是第一只“金丝鲤”。
邓建民告诉记者,他打小就喜欢跟在鲤鱼灯表演队伍的屁股后头走街串巷,看了一年又一年,总也看不腻。邓建民生于1963年,那装点过他童年的美丽鲤鱼灯,也曾装点过许多吉安同龄人的少时梦境。
像邓建民这样一头扎进这盏灯里的人却稀少。他在这件事上已经专注41年了。“耍鲤鱼灯很考验臂力和手腕灵活度,此外,步伐的节奏控制和团队协作也很重要。”这些年,他和老伙计们赴各地表演、比赛,还推动非遗进校园。鲤鱼灯舞对体能要求高,他们针对小学生做了轻便简易的改良版灯盏,但学员年龄过小,无法随着成长留存下技艺,“最满意的一回还是进驻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教学,那些孩子体能好极了,老师也学会了,也就把这活计留在校园里了”。
邓建民一番朴素话语道出的,是一些非遗共同的传承痛点。固江镇为此做了一些努力。走进下洲村,正月的早春里,成片油菜花已经绽放了。金黄色油菜花掩映的村落,水泥路面洁净,鲤鱼灯展示馆便坐落在村口不远处的主干道上。信步村巷,沿街民居、墙体由政府出资进行了统一艺术化装饰,抬头是鲤鱼形状的太阳能路灯,细节处颇有巧思。拐个弯,竹影婆娑的步道深处,藏着一座鲤鱼灯手工作坊。
民间艺术的种子改写了邓建民的人生路径,美化了下洲村的村容,音乐则悄然改变着固江镇东风村村干部肖永高的生活面貌。
55岁的肖永高是一支叫稻香的农民乐队的主创。通过自学,他掌握了架子鼓、电子琴、萨克斯、小号等多门乐器,乐队的什么位置都能顶上。这几天,他正忙着筹备赛塘村村委会主办的闹元宵晚会上的节目呢。他掰着手指跟记者算了算,2024年,自己参加了约85场演出,其中,35场是县里文化单位安排的义务演出,单场会有一定的交通与服装补贴;其他则都是商演,婚嫁、乔迁、做寿、升学、开业……稻香乐队的演出大多在吉安县、安福县、吉州区等周边地区的乡镇。参与演出的乐队成员一年能有2万多元收入,这是乐队成立之初的肖永高从没期盼过的。
“我们刚成立的时候只有6个人,吹不成调、弹不流畅,常被村民嘲笑‘草台班子’,又怕吵到邻里,有时候就躲去山上练。现在乐队有近70人,大家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一个招呼就能上,也很团结,谁来不了立刻有人补位。玩得很快乐!”谈起初心,肖永高说,六七年前,自己响应政策参与高标准农田流转后,发现没事做了,“望望周边的人,都是打牌打麻将,我想做点文艺的事”。他和几个同好自费凑钱买了一套架子鼓、电子琴和萨克斯,对着视频学,家里整天乒乒乓乓的。听人说小号难学,他就铆足了劲儿磕小号。周边没有乐友,他就在傍晚把乐器往摩托后座一捆,去隔壁乡镇找人吹拉弹唱。时间长了,妻子看会了架子鼓,对那些旋律熟悉的红色歌曲,她能一丝不差打上几曲;他玩抖音直播,把村庄的名字融入了网名中,76岁的妈妈有回在他直播时来了一嗓子,居然很多人点赞,后来他的弹奏配着妈妈的演唱,成了他直播间里的常态化节目;他分享在社交平台的演唱视频,突然给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像他这般,玩玩音乐,给生活里来点文艺的腔调似乎也很不错。渐渐地,走进肖永高家里围观、听演奏的人越来越多了,也有人技痒,开始加入乐队……
汽车司机、乡村医生,更多的还是家庭主妇……稻香乐队就这样组建了起来。眼看着乐队越来越庞大,最初的一套设备很快捉襟见肘。肖永高咬咬牙,又购置了一套。谈起玩乐队对生活的改变,大家都说:“有事做了,看着年轻了,精神也好多了。”
郭新庆是“70后”,固江镇隔壁的大冲乡人,吉安柏思特乐器有限公司创始人。数年前,他把吉他工厂从惠州搬回了老家吉安县,“一来是想扩大生产、做新东西,二来我厂里多数员工都是这附近的村民”。吉安柏思特主营中高端吉他,一条尤克里里生产线、一条电吉他线,年产量约15万把,主要销往美国,此外,南非、东南亚、南美等地也有客源,解决附近村民就业约50人。像柏思特这样的吉他企业,在固江镇已经有4家。如今,固江镇小微产业园建设已开工。眼下,企业虽面临着人员结构不完全合理、产能不足的现实挑战,但一根吉他弦能在小镇奏出一个产业,依然令人心生期待。
一盏鲤鱼灯,摇曳数百年;一支稻香乐队,弹奏四邻八乡乡村新貌;一根吉他弦里,有人归心似箭,有人目视远方。当一座小镇遇上文艺,更多的可能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