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力开新局。当前正值多行业用工高峰期,也是劳动者求职就业的“窗口期”。
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抓紧招揽所需人才;求职者寻岗位提技能,期待早就业增收入;政府部门密集开展招聘活动,全力促匹配稳就业。“用工忙”折射“开门稳”,传递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
企业抓生产忙招聘,支撑就业开局稳
在江苏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里一条条机械手臂稳步移动,将指甲盖大小的摄像头拿起、检测、再放回托盘。
“我们正月初五就复工了,补充约500名普工后人员全部到位。”丘钛科技生产运营负责人陈辉告诉记者,今年还将招聘高校毕业生130人左右,操作类技术人员500人左右。
约1.9亿户经营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
蛇年新春,各地企业迅速拉满开工生产“进度条”,铆足干劲赶订单、抢市场,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撑起就业“开局稳”。
针对企业节后的集中用人需求,多地人社部门提前组织企业外出劳务对接、组团招工,安排返岗专列等点对点直达送工服务,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务工人员便捷返岗。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不仅企业抢进度,劳动者也期待早返岗、早增收,外出务工的步伐加快。多地数据显示,今年节后农民工返岗比例高于去年同期。
着力优服务促匹配,各类招聘活动对接供需
当前不仅是企业用工高峰期,也是劳动者换岗求职的“窗口期”。各地密集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不久前举办的武汉武昌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记者跟随着人流移动,才“挤”到招聘展位前。
“我们今年计划招100人左右,其中近半是销售岗位,还有文案、拍摄剪接、市场推广等。”武汉李济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李骏说,自2024年底起公司经营明显好转,春节一直在发货。因看好今年市场,所以加大补员力度。
武昌区人力资源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黄昭介绍,这次招聘会原计划组织50家左右商贸服务企业,结果节后报名的企业一直增加,最终达到77家,带来岗位3400多个。
从高校到产业园区,从商圈到夜市,从火车站、地铁站到小区、街道……记者注意到,各地“花式”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将服务拓展至百姓身边。
人社部数据显示,自2025年春风行动启动以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万场,发布岗位1500万个。
除务工人员外,今年多地将大学生也纳入招聘重点,特别是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省份,通过筹集优质岗位,吸引各类人才留在本地就业。
2月8日,湖北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的“接您回家·返乡季”招聘会上,长城汽车、亿纬动力、福耀玻璃等107家企业带来招聘岗位5200余个,部分普工岗位薪资达到每月6000元至8000元,薪酬较高岗位每月可达12000元。当天登记求职人数3030人,达成意向845人。
“来荆门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吸纳就业补贴和生活补贴。这两年随着荆门产业发展,企业需要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荆门市人社局局长喻恩宏表示,从春节前到3月份,全市将组织招聘活动260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
新产业催生新需求,技能人才更受青睐
新春以来,活跃的就业市场展现新气象,也透出新变化。
记者调研发现,企业普遍降低了一线普工的招聘数量,但技能人才、研发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需求大幅增长。
南京数字零工市场运营负责人宋晓平表示,过去节后大批“抢”流水线工人的情形,这两年已比较少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大量替代人工。“劳动者也不愿从事重复性、机械性工作。现在企业主要招工程师,缺口很大。”
“智能化转型使我们用工人数从高峰期的近万人减少到2050人,但是企业年产值从8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140亿元左右。”微盟电子(昆山)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崔松艳说。
记者感受到,尽管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但随着经济加速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壮大,就业的新机遇、新空间不断显现。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正成为部分地区创造就业的新引擎。
从人才需求变化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在造就就业市场上的“新风口”。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2月份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行业招聘需求旺盛。
新华社记者 姜琳、黄浩苑、金津秀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