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初夏,各地复工复产的热潮,在阳光普照下,正释放出奔腾力量,让神州大地生机勃发。
此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比往年推迟两个多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会场内外的智慧交融,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真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良策。热切交流的言辞深处,有全面回望中华儿女共筑抗击疫情巍峨长城的豪迈,也有系统分析疫情防控工作得失的冷静。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大考如同一面镜子,既折射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又暴露出有待补强的某些弱项短板。
从艰辛探索中走来,在提升能力上思考。回顾春节前夕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我省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与所见所闻、所学所长,致力于排查漏洞、补齐短板,就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出真知灼见。
规范管控举措:各方权责要明确,具体操作有指导,避免疫情面前“打乱仗”
在前一阶段抗疫工作中,我省建立的常态化精准排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小区门口,业主配合体温测量、扫码登记,成为一道道特殊的风景线。
始终值守在排查第一线,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梅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发现,在共同守护好小区这个第一道防线的过程中,社区和物业公司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
“实现小区封闭化管理,社区和物业公司需要携手合作。”余梅说,平时,物业公司有独立经营权;社区可协助物业公司对物管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应急救助培训、应急封闭措施培训等。在应急状态下,物业公司要服从社区的应急管理安排;社区经过有关部门授权,可以征用或调用物业公司的人力、物力等。
考虑到物业公司在应急管控状态下投入诸多人力、物力,余梅建议,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条例》,对物业公司在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减免。
应急状态下的人员管理,如何实现有法可依,做到忙而不乱,这是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南昌市副市长龙国英注意到,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对中高风险地区的界定、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管理、实施集中隔离的条件等,各地的界定标准、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尽管我们出台了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但这些法律和预案中却找不到可以具体参照的规定。在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保障体系上,我们还有完善的空间。”龙国英说。
从全市成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龙国英的印象中,防控初期的工作像在打仗,各地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被动应战的情况。
“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的应对机制应该更加完善。比如,国家有规定,对所有新入境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但对来自国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不要实施集中隔离,却没有统一规定。”龙国英认为,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不配合体温测量、不遵守隔离管控等行为,必要时国家层面可制定紧急卫生法,明确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的强制性权力清单。
预防体系建设:注重平时投入,涵养公共卫生能力,实现科学监测和预警
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该如何实现科学监测和预警?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人们的思考也在深入。
作为此次我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有一个直观感受:病人寻医问诊的地点是医院,医院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上有天然优势。比如,在某个时间段内,如出现发热病人特别多、某种药物用得特别多、某项疾病检查异常结果较多等现象,医生可以快速总结上报,及时“拉响警报”。
以医疗机构为载体,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何补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短板,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条块分割,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公共卫生资源统筹、体系建设、条件保障等重视不一、效果各异,再加上‘重医轻防’倾向和经济利益驱动,很多地方疾控系统被边缘化。此次疫情防控中,现行疾控管理体制导致的专业能力不强、信息沟通滞后等弊端更加凸显。”全国人大代表,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建议,将疾控机构检验检测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硬件装备经费、重大疾病防控经费逐级列入财政预算,允许疾控机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承接社会委托的技术服务并适当收费。
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运转不够流畅、人才逐年流失。龙国英介绍,就此次疫情防控来看,一个确诊病例后面,要追溯超过20人的生活轨迹,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量极大。与此相对应,因为公众对疾控工作了解不多,疾控从业人员“存在感低、成就感低”的尴尬一直存在。近年来,陆续有人从疾控机构跳槽至医院。
“就像兴修水利一样,涵养公共卫生能力要把更多功夫用在平常。”龙国英建议,要改变“重应急、轻预防”的观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硬件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从业人员待遇保障、考核评价等机制,建立疾控队伍和医疗队伍之间的双向进修交流机制。
战略物资储备:建立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本账、用时能调度”
疫情防控初期,医疗物资供应成为难题,口罩“一罩难求”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起初,我们还在打听哪里有企业可以生产N95口罩。经过紧急摸排才知道,南昌本地就有一家生产能力可观的江西3L集团。”龙国英说,有过疫情防控中医用物资紧张的经历后,更多人认识到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重要性。她认为,各级政府要摸排清楚各类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准确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并运用现代物流装备和技术,实现在线监控、及时调剂、统一调配,做到“心中有本账、用时能调度”。
疫情防控医用物资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年初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我省优先保障医护人员。在医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我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先后驰援湖北负压救护车124台,优先保障30批次国家调拨任务,发送医用N95口罩4.5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57万只、一次性口罩137.6万只,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贡献了江西力量。
针对此次疫情防控暴露出医用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认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机制是当务之急。要注重搭建平台,一方面,让一个地区符合资质的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实现信息互通;另一方面,让政府准确掌握企业生产能力,并实现对物资的快速调用。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范围和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不可能所有卫生应急物资均以实物形式储备,可将其分为实物、资金、生产能力三种。”李华栋建议,对较为稀缺的物资,可采取实物储备形式;对经常使用的物资,可适量储备实物;对有效期短、储备数量大、市场供应充足的物资,可采用资金储备形式,委托医药企业储备或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商业储备。
从实战中吸取经验,在一些医院,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也正在开展。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着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重点加强抗洪救灾、职业中毒、化学中毒、造成群体性伤亡的灾害事故等所需器材、药品等储备。
医疗救治能力:强化“平战结合”思维,让网络问诊、远程会诊更多走进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将正在试运行且硬件设施顶尖的象湖院区用于全省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第一时间准备了200张床位。随后又赶工增添了近900张储备床位,为我省应对疫情提供了充分的医疗救治能力。
“我建议依托一附院成立江西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立P3实验室。平时,可以对传染病人进行日常救治,也可以对相关人员开展宣传培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除实验室之外,办公、培训的地方可以马上安排床位收治病人。”张伟认为,要充分利用好三级公立医院,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的工作模式。
受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临时建立和火速投入使用的启发,全国政协委员、省科协主席史可也认为,要强化“平战结合”思维,在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尤其是各级医院建设中,建设一定比例符合传染病隔离标准的病房,平时将其作为其他医疗专业住院病房。一旦疫情发生,便可迅速转作传染病隔离病房。
就完善“平战结合”的医防体系,王水平认为,应当建立集调度指挥、信息处理中枢、日常办公、物资储备、卫生监督、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应急指挥体系的相关建设标准。
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为避免交叉感染,网络问诊成为很多患者的新选择。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原有的远程医疗平台进行改造,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全天候响应的远程医疗服务,并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利用5G远程医疗系统,与随州、赣州、新余等地的定点医院进行新冠肺炎患者的远程会诊,并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步伐,优化患者就诊及报销相关流程,为线上问诊提供便利。
“为确保网络问诊的安全可监管,应当建设一个让百姓安心、放心的监管平台。同时,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张伟说。
彰显中医担当:更好提炼中西医协同救治经验,向世界贡献“江西良方”
“从第一例出院病人开始,我们就送上一定数量的中药,帮助患者巩固治疗成效。”张伟告诉记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医院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特色。
据介绍,从2月15日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联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的专家团队,出台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参与治疗率达100%,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从医院中医科派出高水平团队,配合洪都中医院的专家,对每个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并注重从中医诊疗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张伟介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此次新冠肺炎救治中,我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集中体现。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独特作用,我省还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中西医结合救治定点医院。
“我们全力推动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的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确保所有确诊病例尽早、及时、全病程使用中医中药。在全省确诊病例中,使用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联合西医治疗参与率达97.9%、有效率达99.45%。在省级中西医结合救治定点医院,采用纯中医治愈确诊病例13例。”王水平介绍,受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委派,我省还组建了以中医药专家为主体的中国政府赴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工作组,有力地帮助和推动乌方抗疫斗争,推动江西中医药走出国门。
目前,我省正着力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统筹规划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独立传染病区、重症医学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危重症救治能力。此外,发挥热敏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江西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为数不多以省为单位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省委、省政府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也已落户。”王水平建议,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江西倾斜,助力江西打造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融合发展示范省。
(图片由本报记者 洪子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