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笋干,拓宽村民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杨碧玉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铜鼓县大塅镇双红村,耳边远远传来机器轰鸣声。原来,双红村的笋厂正在开足马力加工鲜笋,在此务工的村民们忙着切片、压榨。年初至今,笋厂已收购并加工了100万公斤春笋,生产罐头笋20吨、玉兰片5吨,预计今年可实现净利润60余万元。村民们仅卖鲜笋,每户就可平均增收1万多元,这还不包括在笋厂务工的收入。

  此前的双红村,山多地少,贫穷落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431人,是铜鼓县贫困户户数、人口均最多的村。因脱贫攻坚任务重,该村被省、宜春市确定为挂牌督战的贫困村。如何让双红村走上致富路,让群众奔小康?

  这里翠竹成海——有毛竹林4.5万亩,笋资源丰富,家家户户在自家承包的荒山上搭笋棚,挖笋、蒸煮、榨笋、晒笋。但传统的笋加工模式,生产效率低,还要靠天吃饭。宜春市政协挂点帮扶该村,扶贫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江铜集团扶贫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后,决定帮助双红村建立一家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公斤鲜笋的笋厂,让村民的致富路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2018年10月,江铜集团投入293万元扶贫资金援建笋厂。2019年春天,笋厂面向全村收购鲜笋。有的农户林地多,光卖鲜笋就增收好几万元。更重要的是,笋厂还让村民省事省心更划算。此前上山挖笋,村民们要在山上忙碌大半年。如果笋榨不好、晒不干,半年的付出就白费了。如今,村民们只要把笋挖好放在路边,笋厂就会派人、派车上山收购。村民李纪明高兴地说:“挖到了笋,卖个好价钱,还能腾出时间外出务工。”

  据悉,笋厂目前主要做鲜笋粗加工,村民们一年有两个月务工期。村民钟国奕、钟平阳兄弟俩均为残疾人,今年在笋厂务工20多天,每人收入3000多元。钟国奕说:“有活干、有钱挣、有房住,这就是我期待的小康生活。”

  如何促进鲜笋深加工,延长车间生产期,促进贫困村民在家门口更长时间地就业?帮扶工作队经调研后决定,推动笋厂往深加工方向发展,把笋干切成笋丝,加工成小包装成品,进一步提高鲜笋效益。江铜集团追加投资347万元援建笋厂二期项目,今年11月可竣工投产,将新增30个就业岗位,实现常年生产和用工,预计年利润可达120万元。

  双红村以“合作社+笋厂+农户”模式,不仅带动了村民们脱贫致富,还大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如今,村办笋厂被纳入大塅镇国有资产管理,由镇政府安排专人进行资产经营、财务管理,以保障笋厂生产设备维修的资金来源,确保其生产经营长期稳定。“这个产业扶贫项目做得好,好比给我村留下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我们有信心改变贫困,建设一个幸福富裕的双红村,带领村民大步流星奔小康。”双红村党支部书记廖庆仁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光荣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毫不动摇做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全力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深化赣粤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小笋干,拓宽村民致富路
机械助力颗粒归仓
晾晒晚稻
吉安抢抓区块链布局“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