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驻地惠民县烈士陵园中,长眠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抗日英雄,其墓碑上镌刻着“精忠报国”4个大字,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省境内牺牲的我党我军高级干部杨忠。
杨忠,又名欧阳吉善、欧阳忠,1909年9月出生在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杨忠少年时代参加革命,先后担任了儿童团支部书记、乡苏维埃主席。1930年,杨忠参加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杨忠随红三军团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被安排到红军大学学习,后分配到某部担任民运科长。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晋察冀边区休整,杨忠任民运工作团团长,他带领工作团成员在附近几个县开展群众工作,直接动员了四五千名青年入伍。1938年9月27日,杨忠随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乐陵,收编国民党杂牌军曹振东部2000余人,将其改编为八路军济阳支队(七支队)。在收编过程中,杨忠凭着果敢机智,周旋于敌人的军营中,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我军开展统战工作的成功范例。
1940年,杨忠任鲁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在严峻的局势下,重新调整部署,加强思想教育,打开鲁北新局面。他鼓励干部战士说:“哪怕为鲁北抗战血洒疆场,肝脑涂地,也要将抗战旗帜插到黄河岸上、插到鹊山之巅!”
1941年,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合并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杨忠任政治部主任。为执行上级关于打通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和清河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的指示,冀鲁边军区连续发动两次“打通”行动均未能成功。
1941年7月,杨忠率旅政治部机关、宣传大队和第十七团执行第三次“打通”任务。9月3日,杨忠率部达惠民县淄角镇、夹河一带。就在再进一步便可以过黄河与南岸清河军区取得联系时,遭到日军包围。9月4日上午,杨忠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