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陈德明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特征的应对之举,是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为推动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深入理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

  战略基点是满足内需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从国内基础和国际形势看,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具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和巨大投资需求潜力。从国际看,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陷入历史性低谷。当前,我国只有通过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举措,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进一步改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局面,才能有效抵御外部风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突破重点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已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与此同时,传统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供需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供应链多元化、本土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这些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补齐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短板,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更多关键、核心的技术与标准,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发展目标是实现内外互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能够更好地引领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为我国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助力。因此,双循环并不是要建设两个独立运行的循环体系,而是形成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循环。

  准确把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江西发展的重大意义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条件新变化而作出的长期战略抉择,我省应以此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国际供应体系、市场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有利于推动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广阔的内需市场为主攻方向,有利于江西发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链和供应链辐射半径的天然优势。有望推动我省成为长珠闽面向国内大市场的共同“桥头堡”,成为长珠闽产品设计研发的集中制造地,真正实现从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有利于强化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强化本土供应链安全,推动我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知名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技术合作将常态化进行,各地区对本土重点产业的研发投入将明显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提升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力、引领力。

  有利于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我为主”,改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局面,有效促进内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绿色生态优势将进一步彰显,有望成为全国高品质大米、蔬菜和肉类的优质供应地;电子信息、智能装备、VR/AR等制造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成为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绿色金融、旅游休闲、大健康等服务业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成为中高端休闲娱乐的消费目的地。

  有利于加快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理念上、实践上为江西推进内陆双向开放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我省在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建设中所积累的基础、取得的成果,又能够让我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

  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当前,各地都着眼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谋划、主动部署,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我省应重点从技术创新、扩大内需、壮大产业、扩大开放、畅通市场等方面着手,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投资,重点推进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省产业发展数字化和居民生活智慧化。加强协同创新,破解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强化优势特色产业的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推进供给体系转型升级,加快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引进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等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全省社会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积极推动新消费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宅消费”“云消费”等新型数字消费,积极推广电商直播等新模式,创造“沉浸式”消费体验。推进消费市场下沉,加大我省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流通体系改革力度,加快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激活乡村市场活力。加快经典品牌创新升级和新品牌培育,进一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重点推进江西百年经典商品“年轻化”,满足年轻一代消费主力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以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强省建设。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个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夯实建设工业强省的基础。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我省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我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建设。坚持集聚发展,以点带面,重点支持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打造若干辐射全国的手机制造、穿戴设备等制造业中心,并在项目审批、政策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突出重点发展,做大产业集群,深度推动我省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聚,鼓励我省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向上下游布局,努力提升产业链的话语权。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形成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在加快产业转移、通道建设、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国家支持,把江西作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国内市场的战略叠加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稳定我省外贸出口的强劲发展态势,巩固优势产品出口,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以现代大流通畅通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高效流通在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牵引作用,加大力度推进市场体系、运输体系、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体系建设,建设现代流通强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以内陆口岸大通关体系为支撑的国内现代运输体系,推动赣州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国际货物集散中心、九江打造成为江海直达区域航运中心、南昌打造成为区域智慧航空货运枢纽。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引进大型商贸集团,推进实体商贸企业创新转型,提高城乡商贸物流配送效率,优化综合物流运输,促进商贸物流降本增效。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体育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谋划好大变局下的文化发展
数字社会的治理逻辑
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