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火的颜色,代表光明与温暖。
红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象征革命与胜利。
8000余名学生参与“线上云游”,1000余名学生提交参赛“云游作品”104件,155名学生通过“实地”走读创作作品36件,获一等奖4个……今年暑假,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全省高校“红色走读”竞赛活动,迅速在南昌师范学院掀起了游红色景点、学红色知识、展红色成果的“红色热潮”。一场“云上游”、线下走的“红色走读”竞赛活动在南昌师范学院蓬勃开展。在这场与信仰对话的红色之旅中,青年学子们重温红色岁月,汲取红色力量,感悟青年使命,厚植爱国情怀,砥砺青春担当。
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寻 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初心使命
国庆期间,南昌师范学院30个“红色走读”团队、150余名青年学子,组成4路小分队,前往于都、井冈山、上饶、南昌等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走读”。此前,以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为依托,该校8000多名大学生“云”端走读赣鄱大地上的“红色”印迹,领悟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踏着泥泞的小道,瞻仰烈士墓碑;蹚过漫水的独木桥,探访红军家属;钻进狭窄黑暗的山洞,体验当年烈士牺牲的壮烈场景……8天时间里,学子们一路追寻,脚步不息。一座座劫后余存的旧址,一件件珍藏记忆的实物,一段段真实动人的故事,一位位经历非凡的讲述者,连缀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0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人头攒动,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独立团战士戴过的斗笠、起义军用过的重机枪、反蒋示威中南昌街头张贴的漫画,一件件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
筑梦青春队队员余涛感慨不已:“这座小楼简朴,却坐看眼前的繁华。它不高大,却让人永远铭记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和南昌起义的英雄壮举。”
一楼大厅,学生们站好队形,行注目礼。他们说,这里是历史的现场,它凝聚的气场如此强大,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种豪迈感终生难忘。
同样的震憾在井冈山回响。
踏入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门,经过花坛园庭,走过两组台阶进入纪念堂。
“每上一个台阶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仰望着墙上1.5万多个名字和无名英雄碑,红色井冈小队队员赵世聪的眼眶不禁湿润了:“那时候他们和我们一样正值青春年华,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我想,那一定是信仰的力量。”
在当晚的讨论会上,赵世聪说:“站在井冈山这块土地上,信仰不用刻意寻找,它就像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已经融化、渗透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心间。”
在于都,一段体验式走读令“巧手为径,云行长征”队队员们感触颇深——沿着当年中央红军走过的一条山村小路步行。
“对于我们这样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在富足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考验身体素质与意志的‘体能课’,也是学习长征精神与革命信仰的‘思想课’。”队员罗晓娴说,“当行走在山路上体力不支时,深切感受到穿着草鞋行进的红军战士的艰辛和无畏,对眼下的幸福生活倍感珍贵。”
在弋阳,《可爱的中国》手稿的影印件和《清贫》手稿的复制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是方志敏在最后的日子里,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写下的13万文字。红行小队队员刘新新说:“当这些教科书上的词汇变成可见可感的实物实景,当无数的历史细节和革命场景再现眼前,‘红色走读’的意义也就变得清晰。”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大厅内,星火燎原队的成员们用合影留念、拍摄抖音的方式庆祝国庆,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在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路途中,红色井冈小队一曲《映山红》引来掌声……这些高举着“红色走读”旗帜的青年人,吸引了人们赞誉的目光。
“这是我接待过的最认真的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在仔细地听、认真地记录,非常难得。”在于都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林丽萍说。
信仰是一粒种子,一经播种,就会生根、开花、结果。“红色走读”在队员们心中,引发越来越多的思考。而曾经模糊的答案,渐渐清晰。“这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早已深深镌刻于我们心中,我们深知青年责任,并愿意站出来,承担属于自己的这份责任,不辜负国家的期待,也不辜负历史的期待。”队员们声音坚定响亮。
走过看过、思考过感动过,青春已然积蓄了满满的前行力量。
践 让“红色走读”成为专业实践的课堂
如何让“红色走读”与第一课堂联动、与第二课堂贯通,是南昌师范学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着力探索的重点。在学校的引导下,同学们结合所学专业,撰写心得体会、创作云游作品,让“红色走读”活动成为专业实践的课堂。
“这世界,因为我,才有了你,我们在一起两小无猜,以心相许。伟大的理想,共同的志向,让我们生死与共,我就是你。”“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这是革命伉俪张朝燮和王经燕生前共同谱写的词《我和你》。
红星照耀队队员在“云游”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时,被二人在艰苦斗争环境中矢志不渝的爱情深深打动。她们决定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喜欢短视频、微表达的特点,绘制创作微视频。在多次“云游”展馆后,她们用绘画、书法、手工作品、舞蹈等多种形式,将故事精心呈现,感人至深。
“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爱情?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从这对革命伉俪身上读懂了。我们感受到了对党坚定的理想信念,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为革命甘愿献身的精神力量,这也将永远激励和指引着我们前进。”红星照耀队队员黄佳馨说。
《十送红军》的音乐声中,“春秀”将一双鞋尖上缀着彩色绣球的黄麻草鞋递到未婚夫“谢志坚”的手中,身后的背景屏上,于都河奔流不息。这是青风学堂正日夜加紧排练的红色故事《一双草鞋》现场。学生演员们的深情演绎,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
“在云游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一整面由草鞋绘就的中国地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双草鞋》故事创演者、青风学堂成员牟若兰说,通过进一步了解,她发现,在众多的草鞋中,有一双熟悉的草鞋——厚实的鞋底,粗大的麻绳,细密的纹路,与常见草鞋不同——去年5月,青风学堂师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参观学习时,就曾看到过这双草鞋,并聆听过这双草鞋背后的感人故事。
“这双草鞋包含着苏区人民对革命的牺牲奉献,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没有比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更有意义的。”于是,青风学堂的同学们选取了这双草鞋的故事作为云游作品的切入点,精心创作剧本,并尝试用“穿越”对话、快板、红歌、舞蹈等各种表演形式,让那段红色记忆在舞台上“活起来”。
线上“云游”时,一抹红色忆峥嵘队的同学们注意到,革命先烈群像中,一名名女烈士格外耀眼,她们虽为女儿身却有鸿鹄志,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仍无怨无悔,用生命抒写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
“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作为师范院校,女生人数占比70%以上,我们决定将纪念堂中的女英烈作为研究对象,展现共和国女英烈的风采,激励新时代女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女性力量。”队员罗源表示。她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和档案,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46页近两万字的报告文学《共和国女英烈的巾帼风采》。
“你用铁的信念点燃革命的火炬,你用铁的胆量驱逐内忧和外患,你用铁的纪律挺起时代的背脊,你用铁的意志铸成钢的长城。”这首由星火燎原队作词、指导老师作曲的原创歌曲《铁军颂》,用歌声致敬新四军战士。一经推出,相继被网络媒体转载。
队员饶凤凤表示,在创作《铁军颂》这首歌曲之前,队员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词、曲均经过多次修改。创作的过程中,队员们对具有光荣历史和战斗传统的“铁军”以及其永不言败、一往无前的抗战精神有了深入的认识,希望通过歌曲传递给更多人。
红色故事连环画、舞台剧、微视频、原创歌曲、红色文创产品、原创诗歌……一路的学习与体悟,迸发出了强烈的灵感。同学们将走读的感受纷纷“写”进创作中,创作出一大批高质量“走读作品”,在接受思想洗礼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
据统计,依托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全校8000余名学生参与 “云游”红色景点活动,实现“红色走读”全覆盖; 1000余人参与云游作品创作,形成了104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元素”作品;155名学生参与“实地”走读红色景点活动,形成了36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元素”作品。并在全省评比中一举夺得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
引 推动“红色走读”常态化
从“线上云游”到“实地走读”,短短三个月所带来的改变长远而深刻。一粒粒红色的“种子”在南昌师范学院学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种走读的学习方式,不像以往那样——老师站在讲台上教,我们坐在下面听,而是让我们实地去考察、去体验、去调研、去思考,收获是成百倍的。”饶凤凤道出了同学们共同的感受。
南昌师范学院把持续开展“红色走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自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党委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总体方案;五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助力活动走深走实。为真正实现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学校还通过官网、官微、QQ群等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活动的意义、内容及要求,逐层动员校、院、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制定活动方案,通过“云班会”“云团日”精心组织,落实到人。
同时,该校将“红色走读”活动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与社会实践学分考核结合,引导学生登录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结合游览感受写作心得体会、创作云上游作品。安排专兼职团干、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一对一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全程指导学生挖掘历史故事,提高思想认识,精心打磨作品。
老师的深度参与为“红色走读”的开展提供了助力,不仅让青年学子看清方向、领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更帮助他们关注细节、了解革命道路的坎坷曲折,引导他们立足当下、将专业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学思践悟融会贯通。
教师叶林是“破晓队”的指导老师,她表示,“红色走读”开放的课堂、活泼的形式、含金量高的学习,让越来越多学生自觉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她发现,经过历练,学生们磨掉了陋习,磨砺了性格;坚定了信仰,收获了快乐;懂得了责任,领悟了成长,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更加明确。
在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常颖看来,厚重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江西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活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红色印记随处可见。然而,每个人内心里的红色种子,不会自然而然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培育浇灌,使其汲取养料茁壮成长。“红色走读”活动,就是激活青年学子红色基因的“钥匙”,通过线上、线下的走读,让学生们在了解中理解,在“通情”中“达理”,更加深入体会革命事业的不易,更加珍惜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在走读溯源中,把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开展好‘红色走读’竞赛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校党委书记王金平表示,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 “守正” 也要“创新”。“守正”才能心中有谱、脚底有根,“创新”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总结“红色走读”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学生想听的”,把“学生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达到在“解谜”“解渴”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青年学子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据介绍,下一步,南昌师范学院将把此次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纳入新生开学第一课,并结合思政微课、党课、团课进行集中展示。同时,推动走读活动常态化开展,鼓励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各个假期读遍江西红色文化,举办“云游”分享交流会、走读心得报告会,将“红色走读”融入思政教育,为学生们培育“思想常青树”。
谢梦君/文 陈海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