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清林 熊岩涛
率先完成省内首例双肺移植手术;成功开展单孔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年手术量3000多例,其中胸外科机器人手术量及个人手术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
近年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在科主任喻本桐的带领下,学科发展按下快进键,各项硬核实力彰显了胸外学科的整体优势。
◎ 深耕亚专科助力精准治疗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喻本桐介绍,我国胸外科的治疗对象逐步转向以肺癌为主,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在胸外科领域推陈出新,胸外科诊疗正逐步向“精准化”发展,从“开胸”到“开孔”,现在更加强调微创性、功能保护、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该院胸外科是国内较早开展胸部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单位,疾病谱广覆盖,涵盖肺、食管、纵隔、气管、移植等各个领域,亚专科特色鲜明。科室聚焦各类微创新技术和复杂疑难胸部手术,手术量及难度都位居国内先进地位。
目前,该科设有4个病区,2个专科ICU,其规模在国内也比较靠前。建立肺癌亚专科、食管亚专科、纵隔亚专科、气管亚专科等亚专科,科室常规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和传统腔镜微创下食管癌根治术、肺癌根治术、肺段切除术、联合肺亚段切除术、胸腺/纵隔肿瘤切除术,微创下手汗症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微创下漏斗胸/鸡胸矫治手术均居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食管癌、贲门失弛缓、食管裂孔疝、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等疾病的机器人微创治疗为全国先进水平。
在疑难复杂手术方面,该科率先完成我省首例肺移植、复杂气管、电磁导航及纵隔镜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多项省内空白。
◎ 打造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高居恶性肿瘤之首,肺癌治疗的进展也是实体肿瘤中发展最快的。肺癌的诊疗不是一个科室单打独斗,而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通过各相关科室的协作,才能更全面地为患者制定诊疗计划。
为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的优势,最大限度为肺癌患者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该科牵头开展了国内首家实体化运行的单病种多学科全病程诊疗中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该中心下设中心门诊、影像中心、中心病房、复合手术室、病理诊断中心、分子诊断中心、中心监护室、中心远程MDT室等八大区域,诊疗团队涵盖了该院所有与肺癌相关的临床科室(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医学中心)、医技部门(影像科、病理科)及科研机构(江西省呼吸疾病研究所),为省内外的肺癌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有效的肺癌全病程管理。
“中心的成立,为肺癌患者开启全病程管理模式,从预防到诊断,从诊断到治疗,从早期到晚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 喻本桐介绍,中心还组建了专门应对肺部有关疾病的专家库,减少患者在医院的奔波、流转,针对肺部疑难复杂疾病,该中心还可以申请全国顶级医院专家会诊,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 促进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该科始终秉承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理念。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科医生中,博士学历占比超过一半。科室承担着南昌大学医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为南昌大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着重于临床诊疗和科研技能的规范培养,以保证研究生毕业时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与此同时,科室与国内外肿瘤领域知名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优秀人才前往交流学习,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各类学习班。
该院胸外科在科研领域也屡获突破,逐步建立起胸外学科的学术研究“高地”。该科拥有专科实验室并配备专职人员,2018年获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先后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出版著作4本,获6项专利;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中文核心30余篇,其他国内杂志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