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单丹
10月24日,随着《电子烟灰》与《公主与殉情》同获最佳戏剧奖,2021年乌镇戏剧节也徐徐落下大幕。这个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戏剧节,今年已经走到了第八届。从10月15日开始,全国的戏剧爱好者们陆续集结浙江乌镇,拉开了一场以戏剧为名的狂欢盛宴。10月22日,记者来到乌镇,现场感受了戏剧节的热烈气氛。
赖声川:不模仿乌镇 家乡需要自己的特色
本届乌镇戏剧节,有23部特邀剧目、18部青年竞演剧目上演,还有来自国际六大戏剧节的6部佳作放映,更有2000余场古镇嘉年华表演,数量达历史之最。同时戏剧节还得到了市场的热情回应——2.5万余张特邀剧目戏票早早售罄,单剧最快售罄时长8.4秒,全网购票参与人数35.6万。发展至今,乌镇戏剧节不仅对外享有盛名,还让戏剧的影响力反哺了本地人,提升了周边居民对戏剧的关注度。
在本届戏剧节的23部特邀剧目中,不仅有江西会昌籍戏剧大师赖声川的《曾经如是》这样的经典剧目,也有戏剧界新人、南昌双胞姐妹颜怡、颜悦的《女女胞胎》这样的脱口秀与舞台剧的新融合。在舞台的背后,记者和赖声川、颜家姐妹谈起了共同的乡愁。
戏剧大师赖声川认为, 乌镇的成功引来一些地方的效仿,但乌镇模式并不适合复制,各地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模式,比如说他现在正在计划打造的会昌西北戏剧小镇。
会昌县是客家文化的传承集聚地,也是赖声川的故乡。2015年,赖声川带着经典剧目来到会昌演出,同时启动了西北老街戏剧小镇的建设,包括赖声川祖屋在内的老街区将修旧如旧,建成一个美丽的“戏剧小镇”。
但会昌不是下一个乌镇。赖声川说,乌镇本身就像个舞台,再加上交通便利,举办戏剧节比较合适,也容易成功。但会昌并不具备这些特点,它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客家文化传承、美丽的山水、红色旅游等等。“我们做了一些改造,像西北老街就已经彻底改头换面了,现在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根,这个根一定是跟会昌的精神能够契合的。”赖声川如是说。
从2015年开始,赖声川每年都会带一部戏回乡,《暗恋桃花源》《外公的咖啡时光》《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剧的公演,不仅让很多会昌人知道了什么是高水平话剧,还吸引了广东、福建的游客慕名前来观看。
赖声川说,每年他都会选拔十几名会昌子弟,到自己在上海开设的“上剧场”进行培训,至今已有近百人。这些会昌子弟中已经涌现出了不少能独当一面的舞台技术人才。像本届戏剧节的闭幕大戏《曾经如是》,长达6个多小时,由郝蕾、张杰以及“上剧场”的演员们共同完成。在该剧环形舞台的后面,就有许多来自会昌的工作人员,其中华晓春和廖小龙就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00后的他们现在甚至能独立带着制作组巡回公演,已经是剧场里不可或缺的骨干。
赖声川认为,他们这几年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如果有一天家乡需要他们,或者他们想回去建设家乡,那都是很好的。“届时,可能不太需要做什么,会昌就会变成一个很精彩的地方”。
颜怡、颜悦:想回家巡演 用脱口秀说家乡
在乌镇,年轻有无数种可能。如果说赖声川的《曾经如是》是戏剧节的经典重现,那么95后的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自编自演的《女女胞胎》则是戏剧舞台的一种全新尝试。
在乌镇秀水廊剧院首演的《女女胞胎》,采用了脱口秀与舞台剧表演交替进行的方式,颜怡、颜悦根据生活中的双胞胎身份所带来的困扰展开剧情。
从10月22日《女女胞胎》首演当天开始,剧院外头就聚集了许多没有买到票、前来碰运气的人,导致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开放剧院二楼,安排了几十张站票。不夸张地说,在所有特邀剧目中,《女女胞胎》的关注度极高。
几个月前,颜怡、颜悦就从《脱口秀大会》退赛,为的就是全心投入到舞台剧的创作之中。颜悦说:“从剧本到表演到各种调度,很多术语我们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做剧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多细节需要去掌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整个人要崩溃了。”颜怡在一旁则不忘做个梗:因为时长不够,所以我们在舞台剧中又加了脱口秀。
在访谈中,颜怡、颜悦告诉记者,她们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高中毕业于江西师大附中,大学里一个学法律,一个学财会。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姐妹俩进入了笑果文化的训练营,成为脱口秀的编剧。从3年前开始,她们以双人组合的形式开始在各种综艺节目里说自己写的脱口秀,内容大多是“吐槽”双胞胎的日常和为女性发声。
“我们很希望《女女胞胎》能回家乡巡演,也很想在自己今后的作品里写一写家乡,对于南昌,我们非常了解,也有很多想表达的内容。”颜怡刚一说完,颜悦就笑着接话,“但是我们可能会用‘吐槽’的方式哦,希望家乡能因此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