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庐山是首诗

▲《彩云里——庐山生态文化寻迹》 杜天真 主编 科学出版社

  □ 朱 虹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而且生态优美,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与江河湖海襟连,中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0%。历史上,众多名人雅士登临庐山、研究庐山,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据统计,共有三千五百多位名人,写下了一万六千多首诗歌,咏唱庐山。我认为,其中写得最好的有五首。

  第一首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宗,家住庐山之麓。这里的南山即是指庐山。芬芳的菊花隐着一道篱笆,陶渊明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首望,美丽庐山入眼帘。日落时分,云雾缭绕,飞鸟成群结队飞回。

  短短的二十字,有菊花、篱笆、山气、日夕、飞鸟,既写了庐山自然的优美风景,又写了庐山惬意的生存状态、生活的放松心态,尤其是一个“悠”字,充分展现庐山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我们不能不惊叹陶老先生鬼斧神工的创造力。

  第二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被赞为“诗仙”,诗人的心与山相连。如果问李白最喜欢哪一座山,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庐山。他赞美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先后五上庐山,写下了四十余篇诗歌,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望庐山瀑布》。首起第一句就是告诉人们,阳光照耀香炉,朦胧的紫色笼罩在山峰之上,而云雾就是这香炉散出的轻烟。以“遥看”领出的第二句,仿佛是一声惊叹,壮观的瀑布突然映入李白的眼帘。“遥看”不仅将瀑布的空间感描写出来,也显示了大自然的伟岸与人的渺小。在这两句的铺垫下,李白在最后两句诗里完全飞了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庐山瀑布的壮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仅用短短的四句话,就出现了日照、香炉、紫烟、瀑布、前川、飞流等词赞美庐山生态风景万千变化,用夸张的手法将庐山的三千尺、九天、银河等连接起来,体现诗人伟大的想象力和超前的感知力。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银河号命名飞船和火箭。

  第三首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本在京中做官,因直言不讳,冒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谪居九江四年,并营建了一座自己的庐山草堂。大林寺在庐山的大林峰,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白居易以桃花代春天,诗意是四月里山下百花已经凋零,庐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长叹惜春光已逝无处寻,却不知在这里找到了她。这首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内容也是平淡无奇,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了高山与平地的温度之异导致花开花落的时差。但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分析,诗人正在潦倒失意之时,不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春天,现在却从现实世界的平地,来到仿佛仙境的高山,找到了新的春天,觅到了自己实现理想的仙境。这里是神奇的庐山,也是陶渊明《桃花源》后的又一处新的桃源,使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第四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热爱庐山,曾四过庐山,留下五十首诗歌。这首诗中的西林壁在庐山西麓,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开头两句描绘了庐山的沟壑纵横、峰峦起伏,确是移步换景、千姿百态。后两句是借景说理,人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为庐山的峰峦所限,眼睛看到的只是局部而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只能看到不同的内容。苏轼告诉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观察范围,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难看清的也正是自己。雄奇险秀的庐山,由此留下了永久的哲思。

  第五首是毛泽东的《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至爱庐山,曾三次在庐山主持重要会议。他在庐山共住了126天。此诗是他1959年第一次登庐山所作。首联两句写庐山的地貌特色和优良生态环境,庐山奇秀甲天下,恰是天外飞来。庐山不仅是“飞峙大江边”,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座名山像庐山这样四面环水,美不胜收。她北濒中国第一大江长江,东临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而南面有三叠泉瀑布,总落差155米。接下来两句一冷、一热,为什么要冷眼“向洋”?什么叫热风吹雨?冷是冷静观察世界形势,冷眼看待国际上反动势力的叫嚣,热是对中国人民热情奋斗的肯定。毛泽东纵横看万里,思绪接千载。九派是指赣、鄂、湘的九条大河,黄鹤是指武汉三镇,历史上因有美丽的传说被称为白云黄鹤之地,漂浮在长江之上。而三吴泛指江南吴地,重点是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作者继续看到长江下游,浪涛滚滚、水雾茫茫。最后两句,毛泽东看到了自己的住地庐山美庐的脚下,这样的“桃花源”在古代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高度赞扬“庐山天下悠”,这是对庐山鲜明特色的高度概括。江西省林业局为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组织了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挖掘庐山的历史、人文尤其是庐山的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编写了《彩云里——庐山生态文化寻迹》一书。

  该书以“悠”为主线,将山之华,山水悠然;山之源,人文悠深;山之魂,意境悠远;山之人,生活悠闲;山之和,生命悠长五个部分有机串联起来,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文字精巧、深入浅出,生动描述了庐山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诗词文化、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圣山的印记,并论述了庐山文化空前繁荣的重要根源是良好的庐山生态,必须系统挖掘整理,才能赓续庐山生态文化血脉。我们要高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旗帜,尊重生态、保护生态、利用生态、建设生态、传承生态,为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接续奋斗启新程 感恩奋进谱新篇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综合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庐山是首诗
海棠无香书有香
驿外古梅独自开
独处于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