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冬奥会,把“新玩法”带给全世界

  本报特派记者 吴志刚

  世界也许想回到从前,但中国会一直向前。这是肩负人类文明探索创新的担当,也是中国伟大复兴的内驱力。

  当谷爱凌以惊世一跃开创属于她的时代时,她身下呼啸而过的首钢大跳台,也代表中国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办赛模式。

  首钢可谓中国工业强国梦的缩影。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公司在京西永定河畔筹建石景山炼厂,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座国有钢厂首都钢铁厂。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56.8%,世界前10大钢铁公司,中国钢企上榜7家,其中首钢排在世界第9。但在首钢旧址,再也看不到炉火闪耀,她变身为城市文体绿洲。首钢钢铁产业已搬迁至渤海之滨的曹妃甸,这是中国钢铁史上最大的一次工业迁徙。

  这几天,在世界上第一座永久性的城市滑雪大跳台上,首都钢厂“疯狂的烟囱”送上天空的不再是烟雾,而是来自全球的自由滑雪运动员。当他们飞翔的时候,背后是巍峨的冷却塔和壮观的钢铁巨兽,充满蒸汽朋克风格的背景,令每一位运动员感觉“炫酷”,令世界在转播镜头前睁大好奇的眼睛。

  “我认为,如果这类设施在世界各地推广,那就太酷了。”美国自由滑选手戈佩说,“这肯定会让这项运动更接近大众。”

  北京冬奥会正在自信地把“新玩法”带给全世界。

  以前,场馆选址、办赛模式、竞赛流程,都由西方创造和固化。现在,中国的积极探索,使标准的来源更多元,也更契合时代前进的步伐。

  记者看到,长安街沿线的冬奥主题花坛里,漂亮的3D雪花不但科技感满满,还蕴含着“零碳”的新意:原本不起眼的建筑垃圾等城市固废,通过3D打印变身雪花。

  把城市固废做成3D打印艺术产品,这样的任务前所未有,中国设计和制作人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靓丽呈现。

  从耗能巨大的火炬台,改为烛照未来的微光,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起,就注定将创新进行到底,中国标准也可以做成世界标准。原来主火炬还能这么点,原来大跳台也能建在城市中,原来雪花还可以用建筑垃圾3D打印。

  不走寻常路,将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新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光影流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视群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蜿蜒灵动……这些场馆将现代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既体现中国特色,又为世界增添新鲜的审美趋势。

  首钢地区抓住冬奥筹办契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地标,创造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复兴典范;延庆地区利用冬奥效应,促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样板……中国的创新并不是凌空蹈虚。随着北京冬奥、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更多创新成果将为广大民众与主办城市发展带来更多长期收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件
   第04版:国内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天下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财经
   第11版:法治
   第12版:体育
北京冬奥会,把“新玩法”带给全世界
冬奥会的魅力无处不在
一“墩”难求 难觅“融”颜
冬奥会可望实现碳中和
透过“冰墩墩”,感受可爱的中国
“冰墩墩”风靡世界的背后“势力”
任子威被判犯规无缘第三金
镜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