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卞 晔 实习生 朱凌菲
在永新县才丰乡,说起谭回昌,干部群众都爱叫他一声“老谭”。走近谭回昌,记者发现,一声声“老谭”的背后,是当地群众对这位退休干部的信任。
“老谭”的称呼老早便有,不过老谭不服老。自2012年从才丰乡人民政府退休后,他随即加入乡关工委,十年如一日为全乡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呕心沥血。
才丰乡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红区,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其中便有农民党员贺页朵写下并保存入党誓词的故事。谭回昌用三年时间,挖掘、整理、编写了乡土红色故事集,其中《一面永不褪色的党旗》《三女跳崖》等入选永新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教材。
2019年,才丰乡农民党员贺页朵的榨油坊旧址上建起了贺页朵誓词广场,复原了贺页朵当年入党宣誓和保存入党誓词的榨油坊,并紧挨着建了一座纪念馆。由于熟知当地革命历史,谭回昌义务全程参与了誓词广场的建设。是年,誓词广场作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周围群众陆续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可没人讲解怎么办?“我来试试。”69岁的谭回昌自告奋勇。从此,他每周来到誓词广场,义务为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和游客讲述贺页朵的入党故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让榨油坊里的贺页朵顿时警觉起来,你们猜来人是谁……”2021年“五一”期间,三名小学生在各自妈妈的带领下,来到誓词广场参观,谭回昌主动上前为他们作专场讲解。半个多小时的讲解中,谭回昌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三个孩子听得更是入迷。讲解结束后,其中一个孩子拉着谭回昌的手说:“爷爷,我会一辈子记住您讲的故事。”
不仅在誓词广场讲,老谭每年还率领乡关工委宣讲团,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宣讲红色故事。十年来,共为青少年宣讲280多场,受众青少年达3万余人次。
才丰乡是永新县外出务工重点乡,多年来,谭回昌把留守儿童放在心上、关爱在行动上。前些年,他通过调研发现,全乡500多名留守儿童中,三分之一被托付给无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管带。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有人管护,老谭在乡联合小学创办了永新县首个“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并创新了一套由“村委+学校+五老”结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模式,使关爱落到实处。
乡里曾有一个叫龙龙(化名)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年迈耳聋的爷爷无法有效监护,孩子时常逃学上网。从龙龙的“五老”结对帮扶人那里得知情况后,谭回昌立即联系龙龙的父亲从深圳赶回永新,讨论帮扶措施。此后,他每周安排龙龙在“关爱留守儿童之家”与家长进行亲情视频连线。
如今,龙龙顺利完成学业,参加工作。他的父亲感慨道:“感谢关工委和老谭及时挽救了我儿子,如果儿子走上邪道,我赚再多钱也没用。”
老牛自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谭回昌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我是共产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做下来也很有成就感。”当被问“累不累”时,71岁的老谭笑了,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