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歆
去年以来,吉安市积极落实全省百户国企混改攻坚行动,按照“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推动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并着重针对国企混改产权流动不畅、市场主体地位不实、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吉安市建巢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江西国经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吉安市二手车交易中心等3个纳入省国资委百户混改企业的混改项目,探究吉安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际成效。
国企民企强强联合 引领市场全新选择
一幢有着乳白色外观和明亮落地窗的二层小洋房,坐落在吉安市建巢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内。
“整座房子全部是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的,原材料从湖南运来,从开工到落成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33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含精装修售价不到90万元。”公司总经理肖强带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如果大面积推广使用,售价甚至可能只要70万元左右。”
肖强告诉记者,这种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制作好后,再运至房屋建筑现场实地装配的建筑,称作装配式建筑,目前已广泛使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和民用住宅。
总投资近3亿元,拥有六条PC产线和一条钢筋生产线的建巢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是吉安市首家从事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体系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综合型企业。它由两家当地国企吉安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吉安市有巢建筑工程公司和上市公司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两家国企都是吉安当地建筑企业的龙头,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远大公司作为上市企业,拥有成熟技术和管理体系。三者的结合,既能很好地避免传统国企体制机制不灵活的问题,又能够更快捷地进入市场、吸纳人才。”吉安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主任麻红英表示。
“建巢远大的混改,是由两家国企分别出资37%和28%,民企出资35%,很好地解决了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流动梗阻’问题。同时,我们进一步探索释放10%股权的方式推进员工持股,以求建立起精简高效的市场化团队和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考核导向。”肖强表示,混改后市场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激发建巢远大公司内生动力的源泉。
传统国企“涅槃重生” 朝阳产业一展宏图
从一家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到联合业内民企共谋汽车后市场宏图,吉安市二手车交易中心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了华丽转身。
走进位于吉州区兴桥镇的迈凯利国际汽车广场三期项目,3.2万平方米的二手车市场经营面积、可供汽车旋转升至楼顶的车道与车梯,无不显示着这座即将完工的汽车销售市场的专业程度。2021年7月,吉安市国经公司下属企业吉安市二手车交易中心与民企江西福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分别出资35%和65%的方式,共同建设、合作经营这座新建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我们的二手车交易中心是一家从1995年开始运营的国企,由于过去职能简单、业务范围小,企业效益一直不好。”吉安市国经公司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推进组组长张志平告诉记者,2018年市城南片区开展棚改项目时,他们原来的办公和经营场所都被拆除,这几年一直租赁门店勉强维持经营。
“没有一家统一的二手车市场,导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小型车商诚信缺失,在车况、配置等方面欺瞒消费者等,由此引发的交易纠纷不断。”张志平说,“因此,我们与福吉公司多次接触,希望与他们携手,借鉴民企的成熟营销渠道、先进经营理念,共同打造吉安首个成规模、上档次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展现国有企业的担当。”
“我们想进一步拓展业务,也希望能够借助国企在二手车经营方面的鉴定、评估、拍卖等资质以及其他资源优势,不仅在吉安做大做强,更能吸引赣中南乃至外省的二手车交易。”福吉公司总经理文庆灯说。
同声相应,一拍即合,双方确立了以市场化运营为主的合作思路。中心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和团队,建立起动态积分考核制度,并着手探索绩效导向的分配方案。“一句话,市场的事情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不能再用行政手段来操作。”张志平表示。
如今,混改后的吉安市二手车交易中心收益渠道丰富了许多,除向二手车商出租场地、涉法车辆的鉴定评估等收入外,他们还准备导入市国经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并举办全市性的汽车文化节。业务范畴也从过去的家用、公用二手车销售,拓展出越野车、摩托车、农用车等特种主题二手车板块,填补了当地市场的空白。
构建灵活金融平台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我们打造的‘国企+银行+担保’供应链金融体系,致力于帮助解决本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充分展现了国企担当。”3月8日,江西国经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滨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2021年7月,吉安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浙江众农网盛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与江西合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出资34%、33%和33%,共同组建了江西国经供应链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这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主导下,吉安市首次设立供应链金融服务总平台,为当地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资窗口。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困扰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吉安市设立供应链金融服务总平台,小微企业接入平台后,即可在融资贷款、市场信息获取、原材料与物流成本等方面形成“抱团”之势。
“与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通过管理好动产来实现融资抵押。”胡滨告诉记者,对于在平台进行贷款的企业,他们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其进行线下仓单管理,做到从采购端到销售端每个点位的数据都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控制风险。
“数字赋能”不仅体现在管理环节。记者在江西国经供应链公司总部看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信息、资金、产品等生产要素,能够以实时动态的形式呈现在企业面前,让企业经营有的放矢,提早规避市场风险,发现商机。
“我们更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发挥国企优势为同类企业提供原材料的集中采购上。”胡滨表示,过去许多小微企业无法单独“吃下”的原材料大单,接入平台后不仅可以联合“消化”,材料、物流等成本也比过去降低2%至5%。
“营商环境不仅是服务态度的优质,更是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强力体系的建构。”通过国经供应链代采获得1000万银行贷款额度的江西炼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建浔感慨地说。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吉安市国经供应链公司共为10余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成为助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