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进社区养老志愿服务

  ■ 刘兰星  王洪春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中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发挥好社区养老志愿队伍的独特作用,是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一项有效举措。

  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家政、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以社区为核心,兼顾了家庭和社会,是适合我国国情之举,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64亿。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加之总体上的“未富先老”,养老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在助餐、助浴、助洁和巡访关爱等方面开展服务。开展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对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有着重要意义。

  激发养老志愿服务活力。要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着力丰富志愿服务人员来源结构,打造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社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激活养老志愿服务一池春水。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志愿队伍,特别是要动员和组织社区低龄老年人,通过“时间银行”等互帮互助的方式,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他们继续发光发热,推动他们在社区养老中有更多作为。

  促进志愿服务专业精准。要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以及志愿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两者在服务需求和供给上精准对接。要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面对面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将老年人的意愿建议作为做好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第一信号”。要通过对志愿服务者的专门培训,促其掌握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照护老年人的基本技能以及老年生理、心理常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好“互联网+大数据”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打造数字赋能的老年人信息整合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你点单、我派单,你有需求、我有专业”的志愿服务格局,切实把志愿服务做得专业、做得细致、做得精准。

  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建立社区养老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利于维持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长期稳定。各级政府要在人力、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志愿服务尽快建立、志愿者尽快成长、志愿服务体系尽快成熟。要在完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规章制度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规范化。针对志愿人员流动快、缺乏稳定性问题,要探索实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志愿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追踪管理。要积极开展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个人评选活动,树立导向、立起标杆,激发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者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鼓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事业,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均为中共上饶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64年前余江县依靠党的领导夺取血防胜利的启示
~~~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产经
战天斗地送“瘟神”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大力推进社区养老志愿服务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