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之治”树立中国自信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系列谈之二

  黄仕琼

  “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在于“中国之制”,在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等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宏观背景下,“五个有利条件”彰显了中国人对未来发展的充分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还在为温饱发愁,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回顾鸦片战争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中国人从曾经的极不自信走向了新时代的自尊自信,不仅让人心潮澎湃,更引发深刻的思考:中国自信从何而来?

  “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在于“中国之制”,在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加强社会治理,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其他各方面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其他各方面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之治”的核心价值。以此为遵循,我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优化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与智慧,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同时,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共享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优化国家治理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从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到率领全党与全国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前进,凝聚起战胜疫情、化解危难的磅礴力量,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无一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这才有了14亿人民对“中国之治”发自内心的充分认同。

  “中国之治”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开启现代化进程,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等,在不太长时间里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此后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抗地震、防疫情、化危机,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靠的也是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面对风险和挑战,只要14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中国之治”树立了中国自信,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发展,更稳健地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把“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巨大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中华民族以更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观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专题·公益广告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中国之治”树立中国自信
清明“祭扫”何须行千里
“贩卖”容貌焦虑不可取
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脱离群众的“不见面治理”当休矣
“农民教授”多多益善
学习经验应避免反复“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