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祭扫”何须行千里

  方建新

  别样清明一样情,何须千里行?祭祀重在心意而不应拘泥于形式,手捧菊花遥拜故乡、笔下诗文回忆过往,同样可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清明将至,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严峻挑战,南昌多地倡议市民严格遵守所在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非必要不返乡祭扫,不跨区域祭扫,不组织集体祭扫,以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非必要不返乡祭扫”的倡议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一时的应急举措是为了人民群众更长远的身体健康,事关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和配合。

  游子在外工作生活思乡心切,想趁着清明小长假祭拜先人并与家人相聚,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实践证明,人员大流动、大聚集是疫情防控的大忌,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动可能会极大增加疫情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让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付之东流。

  疫情防控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祭扫”的倡议并非是遗忘传统、淡薄人情,恰恰相反,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亲属的健康,是对家庭、对社会的最大负责,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人对倡议不屑一顾,对防疫要求不以为意,殊不知疫情防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否则就会一失万无。一旦心存侥幸,有麻痹心态,很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触碰法律。

  别样清明一样情,何须千里行?祭祀重在心意而不应拘泥于形式,手捧菊花遥拜故乡、笔下诗文回忆过往,同样可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还可开通网上祭祀通道,举办征文活动,引导市民网上祈福、居家祭拜。此外,广大党员干部需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管好自己、家人及亲属,带头劝阻在外亲友避免返乡祭祀,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观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专题·公益广告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中国之治”树立中国自信
清明“祭扫”何须行千里
“贩卖”容貌焦虑不可取
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脱离群众的“不见面治理”当休矣
“农民教授”多多益善
学习经验应避免反复“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