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璋
日常维护、汽车美容、电控操作……近日,在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汽车专业部的学生们每天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上手操作,范围涵盖了汽车维修业务的各个领域。在实训基地里“现学现卖”,是该校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看着自己的技能日趋熟练,学生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日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关于对2021年度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设区市和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的通知》,南昌市成为全省2021年度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两个设区市之一。近年来,南昌市高位推动,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建立了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在职业教育设施体系完善、教育质量提高,以及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今年5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南昌市将充分抓住机遇,紧扣全市重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更多新型职业教育人才。
据统计,南昌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0所,其中职业本科2所,高等职业院校26所,省、市教育部门管中等职业学校42所,省、市管各类技工院校30所,设15个专业大类、90个专业、255个专业点。2020年,全市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5.84亿元,率先在全省实施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制度,重点用于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实训设施设备、课程教材开发以及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用性、适用性、个体性培养。为此,南昌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南昌市教育部门管中职学校与国家电网、中铁五局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合作企业203家,涉及新能源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等55个专业,覆盖学生总数的64.9%。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179个,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试点。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2.7%,对口就业率93.5%。
2021年12月29日,全国第七家世达菁英教育项目“世达双创基地”签约仪式在南昌汽车机电学校举行。世达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汽修店店长、店主、设备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南昌汽车机电学校则通过企业的专业力量,进一步将课堂与行业紧密结合,为学子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构建了‘环站式’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习站为期两周,涵盖专业的各个环节。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都选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除了本校老师,还有15%的师资力量来自共建企业的内部专家。通过两年半的培养,学生到了企业后基本可以胜任岗位要求。”南昌汽车机电学校副校长扈佩令说。
“职业教育能不能办好,与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同有着密切关系。”南昌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科长周洁表示,为营造职业教育良好社会氛围,每年5月,南昌市都会举办“南昌市职业教育活动月”活动,去年还精心承办“江西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省市县三级共33所职业学校联袂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同时,一些优质中职学校积极面向城区初中学生开放“职业教育体验”活动,并深入社区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维修小家电、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活动。2021年5月27日至28日,南昌市象山社区、枫联社区和岔东社区迎来了数十名来自南昌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们。此次便民服务活动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孩子制作黏土工艺品,美容美体专业学生为居民美甲、护手、肩颈按摩,电子专业学生帮助居民维修各种小家电,还有中餐烹饪专业老师现场教授赣菜烹饪,受到大家热烈欢迎。“我们每年都会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宣传职业教育理念,既让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又让百姓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形成更好的社会氛围。”南昌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负责人说。
“为积极响应新职业教育法精神,南昌市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指导南昌艺术职业学校、南昌市交通航空职业学校两所试点学校推动职普融通改革纵深发展,在招收职普融通班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已有办学基础上,继续扩大普高和职高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文化融通的程度。”周洁介绍,同时,试点开展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改革,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双向流动通道,融汇升学预备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成长平台。
陈招胜是华东交通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几年前,他还是南昌市汽车机电学校汽车专业的一名中职生。2019年,经过两年的专业培养,陈招胜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凭借丰富的理论和实操经验,荣获二等奖,并获得免试直升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名额。大专学习期间,陈招胜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华东交通大学。“明年我将毕业,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主动邀请我实习,相信我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陈招胜说。
新职业教育法施行后,南昌市还将以两所高水平职业学校为主体,积极组建1至2个多元主体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资源,通力协作形成联合培养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紧密围绕南昌市“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重点支持一批优质中职学校,办好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运输及航空装备等优质专业,为南昌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再造,不断提升省会首位度,强化打造江西核心增长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