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辉强
“吃饭咯!”7月28日中午,赣州经开区黄金岭街道杨梅村幸福食堂里,传来了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走进杨梅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便民服务大厅、幸福食堂、健康小屋等各类便民设施齐全,服务事项、干部岗位职责等公示牌和规章制度一一上墙,办事群众来来往往。这是赣州市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升为民服务实效的一个缩影。
“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就是要解决基层党组织强弱不均、基层党建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具备基础条件、有硬核队伍、实现规范运行、发挥应有作用。”赣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三化”建设使基层党建抓什么、怎么抓更明确,责任也更实,抓党建更“走心”,主业真正成为主责主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三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一号工程”“书记工程”,围绕“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的总体思路,锚定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发展思路好、制度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六好”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压紧责任链条、细化工作方案,分领域分批次压茬推进。目前,全省基层党组织整体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开,助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人。
我省在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中,始终把配优班子、建强队伍放在突出位置,以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老百姓信得过的人到村(社区)干部队伍中来,推动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51.2%、致富能手占比达77.8%,“一肩挑”比例达到98.7%。
“现在村民办事,只要进村部一扇门,到中心一个窗,找村干部一个人,就能一次性办好。”芦溪县南坑镇妙泉村村民谢建萍高兴地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中,我省通过不断优化便民服务,夯实为民举措,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打造1.7万个功能优化、布局合理的村级“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全面推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和民事代办制度;加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党的基层阵地成为服务凝聚群众的温馨家园;用心用情用力抓好210个省级红色名村建设,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使红色名村呈现出“基因红、支部强、服务好、乡村美、民风淳”的蓬勃新貌;持续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各地配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3万多个,覆盖77.6%的行政村,惠及160万老人,“党建红”点亮了“夕阳红”、照进了百姓家。
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我省坚持将基层党建融入中心大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检验“三化”建设成效,努力放大基层党建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乘数效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省发挥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空壳村、薄弱村,助力全省305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疫情防控中,全省8.35万个基层党组织、143.25万名党员干部奋力抗疫,为人民群众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网格—楼栋—单元”治理体系,组织960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近55万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