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超 本报记者 邹晓华
“一把刀,一根铲,挑起篓筐去挖笋;扫庭院,开笋仓,家家户户晒笋忙。”一句当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乐安县招携镇坝上村的致富秘诀。
趁着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坝上村的笋农又忙碌起来。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发酵,扁平、泛白的竹笋被村民从笋仓中取出,在阳光下自然晾晒,家家户户的门庭前后铺就了一片喜人的金黄色。
坝上村有207户816人,拥有毛竹林1.1万亩。站在村里环视四周,竹海起伏,海拔1300多米的鸭公嶂山就在眼前。
“去年,全村共卖出笋干5万公斤,产值280多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今年的产量跟去年差不多,但价格比去年好,达到每公斤60多元。”坝上村党支部书记何贵周说。据他介绍,村里过去靠山吃山,砍毛竹和林木,山上的毛竹资源越来越少。这些年,村里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保护生态,发展林下经济,笋干逐渐成为坝上村的富民产业。
今年55岁的村民叶富龙回忆,过去一年最多卖300公斤笋干,还得自己挑到集镇上去。如今,他家一年可产1500多公斤笋干,且都由经销商上门收购。脱贫户何学明原先只有50亩竹林,尝到挖笋的甜头后,2020年,他又承包了100亩竹林。“去年,卖笋干加上毛竹低改补助,收入近9万元。山上的活,越干越有味!”何学明高兴地说。
近几年,坝上村晾晒笋干的场景经过当地摄影爱好者拍摄并广泛传播后,已经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今年,该县举办“竹笋民俗文化节”,晒笋摄影大赛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希望借助大赛,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坝上村看晒笋、品笋干。”招携镇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