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小毛
鲁迅向来乐于鼓励青年、提掖后辈,故而赢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实际上,鲁迅在求学生涯中,也曾经遇到过对其人生影响颇为重要的先生,从而念兹在兹,并记录在文。
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寿镜吾是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私塾老师,是他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寿镜吾为鲁迅在文学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对寿镜吾尊敬有加,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明确表示:“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仰慕之情,可见一斑。
“寿镜吾是个高而瘦的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看起来老式古板的私塾老师,其实慈爱而宽容。
“他有一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寿镜吾和那个时代的老先生一样,外表似有点迂腐,但却开明开放,绝不以多体罚、重体罚去训诫学生,来显示自己的师道尊严。这与当今新时代严禁体罚学生的师德规范不谋而合。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副可亲可近可爱的小老头形象,像姥爷,像祖父,跃然纸上。
日本老师:藤野严九郞先生
1904年,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藤野严九郞在学校从讲师升为教授,两人于是相识。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话声音缓慢而很有顿挫。”这是鲁迅对他的第一印象。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在生活上藤野先生不拘小节,漫不经心,不修边幅,但对待学生的学业,却是毫不含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谢。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犯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1906年,鲁迅在课间观看了“日俄战争教育片”,受到很大刺激,决心不再学医,选择离开仙台。在向藤野先生告别时,谎称要去学生物学,藤野先生很是不舍,并以照片赠送。
鲁迅离开仙台,两人少了往来,但鲁迅始终忘不了藤野先生,因为“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从而认定“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时时鞭策鲁迅,发现良心,增加勇气。
一中一外,一传统一现代,两位老师都给了鲁迅良好的教益,使他一生受益匪浅,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