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佩淋
“民办教师”是当代教育史中的特殊群体。刘醒龙的《凤凰琴》(1992年)通过年轻的代课老师张英子的视角呈现偏远山区界岭小学乡村代课老师艰难的教学和生活处境,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和民办教师群体的关注。
和很多当时的山区小学一样,界岭小学的教学条件极其艰苦,小学有六个年级,因为缺少教师并成三个班。学生不但没钱买课本,连吃饭都成问题。界岭小学的老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动手刻字油印,带领学生在山上挖草药卖钱筹款买课本。为了让孩子方便上学,余校长让十几个孩子住在家里,上学之余这些孩子要帮忙打柴种地。初到界岭的张英子认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是不规范的。
小说通过两次冲突来凸显界岭小学的艰难困境和民办老师心理处境。第一次,全校老师合力应付上级检查,伪造了界岭小学的入学率并获得先进称号和800元奖金。张英子看不惯这种做法,写了密信告发他们。界岭小学因此失去了先进称号和奖金。张英子遭到包括舅舅在内所有人的谴责,用舅舅的话来说,在界岭小学争取入学率,比在城里争取高考上线率还难。而老师们合力争取的800元奖金,是为了修缮校舍。张英子看似有理的告发,却是无情的。
…………
在界岭小学发生的一切也促进了张英子的成长,她从最初骄横、世故、虚荣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担当的人。小说开篇写她爱看小说、学着报纸上的卫生标准生活,比如她要用井水洗澡,不吃隔夜的鸡蛋;除此之外,她还有些虚荣,给女同学姚燕写信满口谎话,这些都暗示着她是一个爱幻想、脱离实际的年轻人。但她也有智慧和良知,她有意制止邓有米说孙四海的坏话,也被孙四海凄楚的爱情感动,更被余校长的担当震撼。当获得“转正”名额的时候,她却让给了其他老师。
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进入陌生的空间,张英子的认知与界岭小学形成强烈的反差。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真理、善良与丑恶,这些要素胶着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叙事张力。《凤凰琴》既有扎实的现实写真,又有丰富的艺术细节,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现实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