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乐安县第四小学以“幸福校园”建设为依托,开设校园“幸福成长银行”,创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双减”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学校管理、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全校有4400余名学生成为“储户”,900余名学生获得各种奖励,其中42人被评为全县“优秀少先队员”。
借鉴银行机制 储存幸福美德
“幸福成长银行”是导入银行管理理念,模仿银行运行机制,将全校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转换为幸福币,记入幸福成长储蓄卡,根据储蓄金额的多少评比学生的道德表现。开办“幸福成长银行”目的重在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强化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
“幸福成长银行”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设置了文明礼仪星、团结奉献星、热爱劳动星、遵规守纪星、学习竞赛星等“美德之星”,规定了“美德之星”的存储细则,体现积极向上的好人好事、彰显个人进步的行为均可收获幸福币;如果学生存在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有损集体荣誉、违背个人诚信的行为,则需要支付幸福币。
量化评比标准 促进比学赶超
学校建立了“幸福成长银行”考核机制。围绕“五星”评比,建立正、负面清单,每天由各班主任按学生表现奖惩幸福币并计入储蓄卡,记录好本班同学存储幸福币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幸福成长银行”存折,用幸福币的形式在“幸福成长银行”兑换幸福愿望。
学生积累的幸福币,可以在学校设立的“幸福超市”,兑换铅笔、书籍、书包等学习用品。学校每月进行登记核实,并采用量化考核的方法,每学期、每学年评选出校级“幸福富翁”。每位学生在校园“幸福成长银行”的存款数量,可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五星学生”等称号的重要依据。
落实全员德育 铺就成长底色
乐安四小的这一创新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有了新变化、教师业务能力有了新提高、校园管理得到全面提升。
用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幸福成长银行”里,学生为了心中的梦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当老师同学们眼中的榜样。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孩子的品行得到一次又一次升华,学生的幸福感满满,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满意度也不断上升。教师“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更懂得换位思考,更懂得欣赏与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学日臻艺术化、人性化。 (袁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