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艺松
68岁的南昌市西湖区广润门街道居民邬林,这几天终于把一年一度的大事给解决了——在家楼下的江西银行抚河支行,5分钟就办好了明年的医保参保手续。
“不用跑医保局,也不用麻烦孩子在手机上办,下个楼就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这种全新的体验让邬林很是爽心。
这是今年南昌市积极探索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打造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构建“十分钟医保服务圈”的生动缩影。为打通参保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南昌市医疗保障局将30个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清单事项下沉到服务网点,实现医保业务“就近办、一次办、便捷办”。
日前,笔者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山湖支行见到正在办理生育保险报销事宜的罗女士。“原以为要到市医保局,没想到在家附近的银行就能办,节省了两个小时的路程。”
南昌市医保局医保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徐高磊说:“我们通过分析市区、乡镇人口数量,产业结构等情况,发挥银行网点、医疗机构、通信部门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选择条件好、服务市民多的网点作为合作服务窗口,按照一个专区、一个专柜、一个医保专员的‘三个一’模式,在服务网点内打造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徐高磊介绍,这打破了以往的参保地属地办理原则,让市民可就近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住院费用报销等医保业务。目前,全市共有17个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这也意味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可直接在医院办理医保各项事宜,不必再为报销来回奔波了。
“小伙子,慢病申请怎么在手机上操作”“我这个药的报销费用是怎么算的”……10月18日上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4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或为患者答疑解惑,或接收核实材料,或帮助患者用手机在线上操作。笔者注意到,此时已临近中午,叫号机已经叫到了211号,仍不断有患者取号排队。一旁的两台自助服务终端机前,不时有群众在查询信息、打印凭证等。
“医保政策咨询和慢病报销申请,都是高频业务。”工作人员杨丹告诉笔者,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于今年8月“落户”医院,目前每日的接待量突破400人。据悉,自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鉴定审批前置到定点医疗机构以来,患者在医院就可享受申请、审批、开药、报销一条龙服务,审批时间更是从过去的两个月缩短到两周,大大方便了群众。
“我们正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打造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让新生儿参保登记、医疗费用报销以及生育津贴领取一站办理。”徐高磊说。
除了就近办,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还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帮代办服务,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沉服务”,加快形成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推动医保业务下沉到各村(社区)代办帮办。
在打造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的同时,南昌市医保局还在多家县区经办机构、银行网点铺设了医保自助终端机,参保群众可自助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信息查询等事项。截至目前,全市102个合作网点铺设医保自助终端机128台,受理医保业务7.3万余件。
“医保服务下沉,既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办医保,也大大缓解了各级医保服务中心的经办压力。”徐高磊说,今年12月底前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不少于60个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实现医疗保障领域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全覆盖,并继续推动医保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两定医药机构、社区卫生所、村卫生室等,把医保服务“搬”到居民家门口,让医保服务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