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瑞昌讯 (记者付强 通讯员尹诗学)“现在,货车是否超载尽在我们掌握之中,称重数据和图片实时上传到省治超综合管理平台,误差不超过法定的1吨。”10月19日,记者在位于瑞昌市夏畈镇境内的江瑞公司装载控制台采访时,一名工作人员说。
瑞昌市是矿产资源大市,过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严重,导致道路破损、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等问题。为此,该市痛定思痛,下决心打好打赢治超治限这场战役,并总结出“一体化、制度化、数字化、闭环化”治超工作新路径。在行业监管上,统筹交通、公安、交管、自然资源、工信等行业部门的力量,综合执法、联合治超,对重点行业实现网格化监管;从矿山、水泥、混凝土、砂石等重点行业中,确定23家企业作为重点源头企业,在媒体上公示,设立群众举报电话,让重点源头企业货运行为接受社会监督;投入600万元,建成“实时监控、自动识别、自动记录、自动预警”的治超平台,变人力治超为数字治超。
目前,该市治超工作形成了从源头到路面再到终端的闭环,道路养护工程经费近三年年均节省1820万元,货车事故率、责任事故率均大幅下降,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赢”。